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 21 日下令空襲伊朗核設施,此舉象徵其外交政策上最大的一次賭注,並直接將美國捲入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戰爭。儘管川普長期主張避免讓美國再次深陷國際軍事衝突,但這次行動卻違背了他的誓言。空襲目標包括伊朗戒備最森嚴的地底核設施。
根據路透社報導,川普在 21 日表示,伊朗必須立刻屈服,否則將面臨更多軍事行動。外界擔憂,伊朗可能透過攻擊美軍在中東的基地與盟友、封鎖全球石油命脈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或強化對以色列的空襲來報復,並啟動全球範圍內的反美與反以勢力。這些潛在的反擊手段,可能使戰火延燒,規模與影響超出川普原先的預估,令人聯想到美國長年捲入伊朗與阿富汗的「無盡戰爭」。川普曾痛批這類戰爭「愚蠢」,並發誓不會重蹈覆轍。
前美國中東談判專家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指出:「儘管伊朗在空襲中受創,軍事能力受損,但其仍擁有多種不對稱反擊手段,這場衝突不會很快結束。」在宣布空襲前,川普對伊朗核計畫的處理一度搖擺不定,在談判與軍事打擊之間反覆思量。一位資深白宮官員透露,當川普認定伊朗缺乏誠意談判後,他認為空襲是「唯一正確的下一步」。在獲得下屬關於高成功率的保證後,川普批准了此次行動。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與軍事設施的空襲已持續一週,為美國的參與鋪路。

推遲時程 強化決心
川普宣稱此次空襲「大獲成功」,特別強調美軍動用「碉堡剋星」炸彈(bunker-buster bombs),鎖定福爾多核研究設施。不過專家警告,儘管伊朗核計畫的進程可能因此延後數月,但伊朗仍具備重建與繼續研發核武的能力。伊朗聲稱其核計畫僅具和平用途,並無研發核武意圖。然而,美國武器管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發出聲明指出:「長遠來看,這類軍事打擊可能促使伊朗認為,擁核是對抗外部威脅的唯一嚇阻方式。軍事行動難以摧毀其核知識,只會推遲進度,卻強化其重建決心。」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副教授洛布(Eric Lob)表示,伊朗的下一步仍不明朗,可能針對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內外的「軟目標」展開報復。但他也認為,伊朗可能選擇回到談判桌,儘管立場將比過去更為弱勢。目前伊朗尚未表現出妥協意願。伊朗原子能組織強調,不會讓「國家產業」的發展受到阻撓。一位國營電視評論員更表示,所有區域內的美國公民與軍人,皆已成為合法反擊目標。伊朗外交部於 22 日指出,伊朗保留「全面反擊美軍侵略行為」的權利。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薩德加波(Karim Sadjadpour)在 X 上表示:「川普認為議和的時機已到,但目前尚不清楚伊朗是否也同意這一觀點。這可能是美伊 46 年衝突的全新篇章。」

政權更迭
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川普政府過去曾表示無意推翻伊朗政權,但若伊朗選擇強力反擊,或被證實試圖建造核武,川普恐將更傾向支持政權更迭。不過,此舉風險極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中東分析師布魯曼菲德(Laura Blumenfeld)警告:「政權更迭與民主化任務常常擴張失控,過去許多打著道德旗幟的美國軍事行動,最終都在中東沙漠中成了失敗的墓誌銘。」
前國家情報會議(NIC)副官員潘尼可夫(Jonathan Panikoff)認為,若伊朗政權感受到生存威脅,很可能會「進行不成比例的反擊」。然而,伊朗也會考慮國際反應,像是封鎖荷莫茲海峽,不僅會重創川普,也將衝擊中國等美國的貿易夥伴。目前,川普在國會面臨民主黨的強烈反對,並遭到部分反戰保守派支持者質疑。他在第二任期的前半年便面對首次國際危機。雖然這場干預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但歷史經驗顯示,類似衝突常為美國總統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
川普「以實力求和平」的口號正面臨空前考驗,尤其是在俄烏與加薩衝突尚未平息之際,又開啟了新一條戰線。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專家高文(Richard Gowan)評論道:「川普再度重操戰爭老路,我不認為莫斯科、德黑蘭或北京有任何人相信他真心信奉和平。對他而言,和平更像是一句選舉口號,而非外交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