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再度籠罩硝煙彈雨,以色列與伊朗交火之際,外界正密切關注美國是否要對伊朗發動攻擊,而日前才表明下周會做出「重大」決定的川普,現又改口「兩周內」決定是否參戰。此拖延戰術顯示美方不無顧慮,傳白宮戰情室正研擬因應伊朗可能的報復行動。
據金融時報,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19 日代讀川普聲明:「鑑於與伊朗進行談判的可能性相當高,雖然還未確定,我將於未來兩周決定是否出兵。」
拖字訣
以伊衝突已進入第七天,目的是摧毀伊朗的核子計畫。美國雖未正式軍事介入,已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飛彈,而與此同時,五角大廈正加派對中東的軍事部署。外界紛紛揣測,川普可能準備授權對伊朗福爾多(Fordow)核設施進行轟炸。(註:福爾多是伊朗一座地下核設施,用於濃縮鈾,具高度戰略與軍事敏感性。)
曾任中情局局長與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退役將領裴卓斯(David Petraeus)表示,川普給自己兩周時間考慮,是「相當明智的決定」。這將為第二艘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從印太轉調至中東爭取時間。
裴卓斯表示,美方可能還需採取其他行動,如部署更多空防與飛彈防禦系統,確認彈藥充足,並進行演練。「給外交最後一次機會,也是合理的。」
外交還有戲嗎?
英國、法國與德國預計 20 日在日內瓦與伊朗外長舉行會談,試圖為外交途徑爭取最後機會,以防局勢升級。英、法、德三國外交代表盼能恢復「E3」(The EU three)談判機制,該機制旨在挽救伊朗與國際間於 2015 年核協議所達成的監管架構。
本次會談目標是商討重啟監督伊朗核計畫的框架,包括讓國際監察機構得以不受限制進入相關設施。另一項議題是伊朗是否願意承諾削減其彈道飛彈庫存。
伊朗核子危機是於 2018 年川普單方面退出核協議後,逐漸升溫。此後,德黑蘭擴大核活動,並濃縮鈾至接近武器級的濃度。伊朗始終堅稱,核計畫純屬民用。
伊朗的報復選項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警告華府,若參戰,將招致「無法挽回的損害」。
據金融時報,前美國國安官員指出,這可能包括對美國駐中東部隊或外交館處的直接攻擊、網路攻擊、恐怖行動、伊朗扶植的代理人所發動的襲擊,或對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區——波斯灣的油氣運輸造成干擾。
川普 1.0 時期的伊朗與委內瑞拉事務特別代表亞伯拉姆(Elliott Abrams)表示,哈米尼的選項包括攻擊美國軍艦與基地、對美國在波斯灣的盟友如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動攻擊,甚至是封鎖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這條狹窄航道每天承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倘若走上這步,將「立即推高全球油價」。他說道。
美軍中東部署成靶子
據一名美國國防官員,美軍現約有 4 萬名部隊與軍事人員駐紮中東,並在巴林、科威特、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設有八個永久基地。另在埃及、伊拉克、約旦、阿曼、沙烏地阿拉伯與敘利亞等地的 11 個軍事據點也有部署。
其中規模最大的基地是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這是美國中央司令部的區域總部,負責整個中東的軍事行動,約有 1 萬名美軍駐軍。此外,科威特有約 1 萬 3,500 人駐軍,巴林的美國海軍基地則有約 9,000 人。
前美國空軍部長肯道(Frank Kendall)指出,伊朗可能會將攻擊目標鎖定在阿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與科威特的美軍基地。這些地點雖配備防空系統,但距離伊朗比以色列更近,意味伊朗可用短程飛彈,美軍收到預警的時間也將更短。
美國目前在伊拉克的軍隊約 2,500 人,在敘利亞也部署了數百名人員。這些部隊可能面臨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攻擊的風險(過去這些民兵曾對美軍目標發射火箭與無人機),同時也可能遭到伊朗飛彈的直接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