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提供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新藥健保給付,原先僅給付一年讓患者在給付結束後面臨復發或自費壓力,6月1日起將延長時間至2年。
全台灣約有30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許多患者經歷多次申請才終於獲得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健保給付,但給付時間僅有1年,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6月1日起,將延長進階治療中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健保給付時間至2年,以利中重度患者病情控制。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分享,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特徵是極度強烈的「癢」感,常有患者說癢到快死掉,尤其是晚上準備要睡覺的時候,癢到無法入睡,甚至還會抓到血流滿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病因牽涉複雜,主要與皮膚屏障功能缺陷與免疫系統失調等2大機轉有關。患者皮膚屏障較薄弱,皮膚水分喪失、乾燥、對外界刺激物與過敏原防禦力不足,再加上免疫反應異常,引發慢性發炎。病情也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如氣候變化、壓力等影響而加重。
根據亞太地區研究,87.2%中重度患者經歷疼痛與不適,77.2%中重度患者面臨憂鬱與焦慮等心理困擾。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提醒,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惡化,穩定治療的時間長短,將直接影響皮膚能否真正修復。
楊靜宜說,當傳統治療效果有限,接受新藥是獲得改善重要選擇,尤其穩定的治療計畫,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控制關鍵,臨床研究顯示,約8成患者在112週治療期間,皮膚病灶改善程度可維持75%以上,應避免中途停藥,患者容易再次惡化,陷入治療與復發的惡性循環中。
楊靜宜醫師分享,臨床上一名患者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後,皮膚狀況明顯改善,但因健保給付限制而中斷治療,病情隨即復發,導致其情緒極度低落沮喪。
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分享,過去健保對用藥的給付期限僅有一年,患者常面臨病情復發或必須自費用藥的壓力,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健保給付時限已延長至兩年,對患者的病情控制會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