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伊朗的全面空戰進入第六天,據路透社報導,特拉維夫與德黑蘭夜空頻傳爆炸火光。這場始於 13 日的衝突,以色列稱其行動目的為「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並發動大規模空襲;伊朗則宣稱發射數百枚彈道飛彈與自殺無人機作為回應。根據雙方官方數據,合計至少 248 人喪生(伊朗 224 人、以色列 24 人),多數為平民,部分城市已出現撤離潮。
川普「不殺但逼降」矛盾指令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7 日透過 Truth Social 連發爭議言論:
● 「我們掌握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藏身處情報,但暫不採行動」
● 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
白宮證實川普與以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但未說明具體行動。以色列防長卡茨(Israel Katz)提及,「哈米尼可能面臨與海珊(Saddam Hussein,伊拉克前總統)相似的結局。」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同時釋出外交訊號,稱可能派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或副總統范斯(JD Vance)嘗試與伊朗接觸,並強調提前離開 G7 峰會「與調停無關」。
軍事動態
● 美軍增派戰機至中東,國防部表示此為「防禦性部署」。
● 以色列軍方聲稱「已削弱伊朗部分防空能力」,預告將加強空襲力度。
● 伊朗革命衛隊證實戰時參謀長沙德瑪尼(Ali Shadmani)遭擊斃,成四日內第二名殉職高階將領。
● 不具名消息人士稱:哈米尼核心幕僚體系幾近崩潰,決策鏈恐斷裂。
核設施攻防白熱化
●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報告顯示:其核查人員確認伊朗納坦茲(Natanz)核設施遭到襲擊並出現結構性損傷。以色列軍方表示此次行動精準命中了該地下鈾濃縮設施的核心區域。
● 伊朗逮捕「摩薩德(Mossad)間諜」:外籍人士涉嫌拍攝布什爾核電廠(Bushehr nuclear power plant)敏感區域。
● 戰略瓶頸:專家分析,若無美軍支援,以色列難以癱瘓福爾多(Fordow)等深層核設施。
區域與經濟衝擊
自 2023 年 10 月以哈戰爭爆發以來,伊朗支持的「抵抗軸心」(真主黨、胡塞武裝等)接連受挫。本次衝突更波及全球最大氣田「南帕爾斯」(South Pars,伊朗/卡達共管)周邊區域,國際油價應聲波動。觀察家認為:若美國持續「間接參戰」,消耗戰恐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