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但現在中國卻有人搶著「幫離婚」。原因無他,助他人斬斷不適合的姻緣,竟成了大發利市的副業。
比演唱會票還難搶
路透報導,自中國於 2021 年實施 30 天「離婚冷靜期」後,離婚程序變得更加繁瑣。想一拍兩散的夫妻,至少得在民政部網站上預約兩次,冷靜期前後各一次: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才能如願。
如今,申請人數遠超名額上限,讓搶號成為一場競賽。
30 歲的中國醫事職員秦萌(Qin Meng),每天午夜前起床,準時登入政府網站,替客戶填寫並提交離婚證預約申請,只為搶到每日秒殺的名額。爭分奪秒,就是為了成功「下單離婚」。
秦萌每單收費 400 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1,644 元),讓許多苦等拆夥的怨偶,得以解脫。自今年 3 月開始「玩票性質」接單以來,她已賺進 5,000 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其正職月薪的一半,而生意持續看旺。
秦萌只是這股「代搶」熱潮的一員。看準這一需求,中國社交媒體湧現不少預約代理人,收費 50 元至 999 元人民幣不等。對於常常一等就是大半年的怨偶而言,怎麼算都合算。
經濟下行、失業上升──婚姻也玩完了
人口學家指出,這個現象凸顯了中國經濟放緩對家庭帶來沉重壓力,也使婚姻關係加速崩解。
儘管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年成長約 5%,但家庭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加劇,促使儲蓄率提高,消費力減弱。加上房地產危機持續、年輕人就業困難,企業為削減成本而裁員或降薪,家庭的經濟壓力不斷攀升。
這些壓力不只反映在離婚率上。去年,中國一名樊姓男子不滿離婚協議而駕車衝撞人群,導致 35 人死亡,是近年來最嚴重的攻擊事件。調查指,兇手行凶動機與離婚財產糾紛有關,犯嫌最終被判死刑。
事件發生後,中共黨媒《求是》重刊了習近平2016年演講中一句話:「家庭和睦才能社會穩定」,間接對當前婚姻問題發出警訊。
貧賤夫妻百事哀
來自深圳、從事教育工作的 38 歲周明慧(Zhou Minghui),因丈夫的「魯莽投資」而選擇離婚。她說,前夫三年內在股市虧損近 400 萬元人民幣,導致兩人被迫賣房還債,仍還不完。她花了五次才成功預約離婚,就怕另一半臨時反悔。
根據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口學家易富賢(Yi Fuxian)的預測,中國 2024 年離婚率預計將升至每千人 2.6,遠高於新冠疫情期間的 2.0,也明顯高於日本(1.5)與南韓(1.8)。
人口學者進一步指出,離婚率在經濟較弱的中國內陸與北方地區更為嚴重,而沿海富裕地區的離婚率則相對較低,顯示經濟困境與婚姻破裂具有直接關聯。
易富賢指出,「貧窮會毀掉婚姻。」他警告,離婚率與生育率呈負相關,恐進一步加劇中國的人口危機。
人口學家的擔憂,顯然不是代搶服務者的主要關切。「經濟不好,工作壓力大,婚姻矛盾自然更多。」秦萌直言。離婚率只會繼續上升,而她的生意正是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