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報導,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三位立場不同的高層談判代表,使美日關稅談判增添複雜性。消息人士透露,三人公開的分歧、競爭與混亂,令日方難以判斷川普政府意圖,甚至曾當著日方面中斷談判、互相爭論。日方推測三人可能為爭功或討好川普而各自施壓日本讓步。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暨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已三度赴美展開第五輪談判,目標在本(6)月加拿大舉行的 G7 峰會期間,促成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與川普(Donald Trump)達成協議。赤澤亮正行前重申,日方將持續要求美方重新評估其關稅措施。川普雖指派前避險基金主管、立場較溫和的班森特主導談判,但三人職權重疊且協調不足,他更因需處理中國、韓國等多國談判而時常缺席。
三位美方代表立場迥異:班森特被視為市場派溫和者,據報曾說服川普暫停「互惠」關稅 90 天;盧特尼克則是強硬派,公開表態加徵關稅「即使引發衰退也值得」;名義上主管貿易政策的葛里爾,此次角色被邊緣化,川普甚至稱盧特尼克直接負責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三人競爭導致美方談判步調混亂。
東京方面除憂心美方三人團隊缺乏共識,更困擾於美方內閣官員與工作層級協調不足。日方高官指出,美國「工作層級、內閣官員、總統」三層級脫節且資訊未共享,迫使日方需在不同層級重複說明。由於川普的最終意圖不明,日方難以判斷需做出何種讓步才能達成協議,參與談判的人士坦言「一切須待峰會才能定案」。
當前局面與 1990 年代美日經貿談判形成對比。當時權力分散的日方需由美貿易代表分別與外務大臣、經濟產業大臣、財務協商。但自《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談判起,日本已將談判權限集中於單一閣員。日方前內閣官員指出,權力分散將使內部矛盾暴露於談判對手,凸顯當前美方團隊結構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