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23日警告蘋果公司(Apple),其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若不是在美國本土製造,蘋果可能被課徵至少25%關稅。
外電報導,川普(Donald Trump)在他的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如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不是於美國當地製造,「蘋果需向美國支付至少25%關稅」。
這項消息公布後,再度引燃市場對貿易戰的憂慮,美國股市23日收黑。
川普在貼文還寫道:「我很久以前就告訴蘋果的(執行長)庫克(Tim Cook),我期盼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能在美國製造和生產,而非印度或其他地方。」
路透社上月披露,川普對中國課徵高關稅,引發外界擔憂iPhone供應鏈及其價格將上漲之際,蘋果將印度定位為替代中國的製造基地。
不只如此,川普23日還揚言對歐洲聯盟(EU)進口至美國的商品課徵50%關稅,6月1日起實施。他表示,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我們已經定好協議了,就是50%(關稅)」,如果在美國建廠,「就沒有關稅」。歐洲股市聞訊重挫。
川普宣布將對歐盟祭出50%關稅,歐盟貿易執委塞夫柯維奇晚間與美國貿易官員通話之後,在社群媒體貼文表示歐盟仍致力於與美達成互利協議,且「隨時準備捍衛我們的利益」。
相較於英國、中國已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歐洲聯盟與美國的談判則遲滯不前,美國總統川普更在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貿易政策執行委員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預定再次與美方溝通談判前,拋出前述震憾彈。
台灣中央社引述投顧指出,川普此舉恐讓台灣蘋概股承受壓力;專家分析,蘋果可能會採取在美組裝iPhone,其他零組件從亞洲進口,並評估採用美國製造晶片,提高美國成分比例,降低關稅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除了警告蘋果公司,還進一步表示,徵稅對象不只蘋果,還包括韓國三星等所有手機製造商,預計6月底公布實施。
消息曝光後,蘋果股價下跌3.02%,收在195.27美元,加上川普還表示,與歐盟貿易談判毫無進展,美國將對歐盟國家商品課徵50%關稅,台指期夜盤、美股電子盤也跳水重挫,台指期夜盤大跌近400點,盤中低點在21072點附近。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對於非美國製造的iPhone在美國銷售,可會面臨25%的關稅,台灣蘋概股一定會承受壓力,畢竟部分產線拉到美國製造成本一定增加,會造成很大的疑慮,台灣這一波反彈的科技股又會面臨考驗。
此外,黃文清表示,市場原先預料,美國關稅將朝向和緩方式,與各國達成和解,許多國家股市幾乎都把先前的跳空缺口回補,有的國家甚至股市創新高,但川普揚言對歐盟課徵50%關稅,又讓市場覺得先前過度樂觀,未來似乎才進入真正的深水區,行情可能會陷入震盪。
對於川普警告蘋果公司,其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若非在美國本土製造,可能被課徵至少25%關稅,中央社引述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分析師邱昰芳表示,川普的說法不只針對蘋果,還包含三星等所有美國進口的手機,蘋果目前是朝向印度製造,以分散中國製造關稅,但如果還是要面對高關稅,可能會考慮把最終端的組裝放在美國,其他零組件從亞洲進口,加上看能不能採用美國製造的晶片,提高美國成分的比例,降低關稅衝擊。
她進一步指出,目前觀察鴻海還在擴大印度投資,可能意味著蘋果iPhone要回到美國製造的可能性不是太高;由於美國市場是全球iPhone銷售的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銷量大概是全球的1到2成,供應美國的iPhone可能就會有客製化的供應鏈體系。
整體而言,她表示,關稅戰「已經無法避免傷害,只能看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在緯創與和碩逐漸淡出iPhone組裝事業後,鴻海是蘋果iPhone的主要合作夥伴,初估組裝廠受牽連最大,但整個蘋概股都要擔心因為銷售量下滑,導致營運衰退的影響。
邱昰芳點出,鴻海在美國擴大投資,本來是以AI伺服器為主,現在或許也能把iPhone組裝變為備案,在美國製造需求變大的狀況下,擁有相對彈性的應變空間。
川普(Donald Trump)4月初宣布將對全球多國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歐盟的稅率為20%。但他後來宣布關稅暫緩實施90天,各國紛紛把握時間與美談判,希望降低關稅衝擊。
美英兩國8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英國將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市場准入,包括牛肉、乙醇等,也會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非關稅壁壘;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輸美車輛配額限制為10萬輛,並適用10%的「對等稅率」。儘管達成這項協議,美國仍將維持對英國輸美商品課徵10%的關稅。
此外,美中雙方日前於瑞士舉行貿易會談後,同意大幅互降關稅,美國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雙方也同意建立機制持續針對經貿關係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