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曾遭遇 311 大地震及世紀核災,日本仍未放棄核能,預計於 2030 年代展開全國首次核融合發電廠實地試驗,力圖取得潔淨能源的「聖杯」,在全球率先實現以核融合發電的願景。
日經亞洲報導,日本政府近日將修訂 2023 年發布的《核融合能源創新戰略》,明確揭櫫示範實驗的時間表,並制定具體的實施藍圖。
核融合原理模擬太陽內部的反應過程,被視為是潔淨能源的聖杯。相較於傳統核分裂發電,核融合不僅產生的核廢料輻射更低,亦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此外,核融合不易發產生連鎖反應、爐心熔毀事故,安全性亦較高。
為了搶占未來能源主導權,日本將透過核融合技術強化產業競爭力與經濟安全。修訂後的戰略將由內閣府主導,成立專責小組,推動法規制定、預算安排及相關人才培育,並鼓勵民間企業參與。
此計劃將透過公私部門協作,制定國際標準,以利日本企業拓展全球市場。日方期望藉由具體藍圖吸引民間投資,加速核融合產業發展。
目前,已有三所日本研究機構獲得 100 億日圓經費,用於建造具備各自技術特色的核融合實驗設施,並逐步擴展,開放民間企業使用。這三機構包括:核融合科學研究所、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以及大阪大學雷射工程研究所。
當前美國與中國也正摩拳擦掌,計劃於十年內啟動核融合試驗,英國則預計於 2040 年前完成。日本盼透過此次超前部署,在全球競賽中搶占先機。
原先,日本將核融合的上線時程寄望於 33 國合作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計畫,待取得其結果後,於 2050年代啟用。但該計畫因疫情與設備缺陷而推遲,原本今年便能開始研究運作,如今已延至 2034 年。與此同時,中國已啟動自有的實驗設施建設。
日本民間的核融合發展也。2024 年 3 月,「日本核融合能源會議」(Japan Fusion Energy Council)成立,集結包括三菱重工、IHI、三井物產與日本電信電話(NTT)在內的 80 多家企業。同年 11 月,京都核融合公司啟動 FAST 示範計畫,與東京大學、九州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目標於 2030 年代中後期實現核融合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