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貿易部長會議今日(5/15)在韓國濟州島登場,會中發布「區域趨勢分析報告」拉響警報,直指美國全面性關稅措施已對亞太貿易鏈造成結構性衝擊。數據顯示,今年區域出口成長率恐驟降至 0.4%,較去年 5.7% 增幅呈現「斷崖式下跌」,全年經濟成長預測更從 3.3% 下砍至 2.6%,創近十年除疫情期外最低水平。
關稅戰火延燒 多邊貿易體系承壓
APEC 報告剖析,製造業與消費品外部需求同步走弱,加上各國貨物監管措施的不確定性,形成「雙重夾擊」拖累服務貿易。值得關注的是,APEC 自 1989 年成立以來,區域平均關稅稅率從 17% 降至 2021 年 5.3%,同期商品貿易額暴增逾 9 倍,如今這項「亞太自由化紅利」正因美國關稅政策面臨逆流風險,川普政府現行關稅清單涵蓋逾半 APEC 成員,受影響經濟體出口總值占區域比重達 68%。
WTO改革角力 美中經貿互動成焦點
本次會議將 WTO 改革列為核心議程,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以「縱容中國扭曲市場」為由,宣布凍結對 WTO 年度資助,此舉被視為重塑多邊貿易規則的前哨戰。會場焦點除制度性變革外,更瀰漫大國競爭態勢加劇: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的行程表塞滿雙邊會談,除與韓國重啟三週前在華府觸礁的《美韓數位貿易協定》磋商,更首度安排與紐西蘭、馬來西亞等 CPTPP 成員國進行部長級對話。葛里爾行前向 CNBC 透露「正以戰時速度推進協商」,雖未證實是否觸及印太經濟框架(IPEF)實質內容,但強勢表態「只與具變革野心的夥伴深化綁定」。
中美過招再現 關稅議題持續交鋒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剛現身會場,時機恰逢中美 5 月 10 日於日內瓦達成「逐步削減 301 關稅」技術性共識後幾天。儘管中方未證實是否舉行第二次「李葛會」,但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工作層級正就半導體出口管制與新能源車關稅進行立場協調,相關分歧在技術性磋商中顯現。
作為今年年底 APEC 領袖峰會前最重要政策協調場域,本次會議將為全球經貿秩序定錨,該組織掌握 60% 全球 GDP 與 47.5%貿易份額,其決策動向直接牽動跨國供應鏈布局。隨著美國大選臨近與歐盟碳關稅啟動,亞太各國如何在「去風險化」浪潮中穩住多邊合作框架,已成區域經濟能否軟著陸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