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 13 日展開中東之行,期間突然宣布將撤除對敘利亞的制裁,同時宣佈沙烏地阿拉伯將對美國投資高達 6,000 億美元。根據白宮說法,美國亦同意對沙國出售總值 1,420 億美元的軍備,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對外軍售案之一。
據路透社報導,對於長年飽受內戰摧殘的敘利亞而言,川普此舉如同及時雨。自敘利亞前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遭叛軍推翻後,敘利亞現由臨時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領導。川普於中東行首站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Riyadh)的投資論壇中指出,自己是在沙國王儲兼事實上掌權者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的請求下,決定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他表示:「我願意為沙爾曼做很多事。」並補充,制裁曾發揮重要作用,但如今「是時候讓敘利亞向前邁進」。
川普此舉象徵美國中東政策重大轉向。美國自 1979 年起將敘利亞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2004 年起實施制裁,並於 2011 年內戰爆發後進一步加碼。敘利亞外交部長席巴尼(Asaad al-Shibani)在社群平台 X 上表示,川普的宣布象徵敘利亞重建之路的「新開始」。白宮官員透露,川普預計將於 14 日與沙爾曼短暫會晤。
美沙協議
川普與沙爾曼簽署多項涵蓋能源、國防、礦產及其他領域的協議。他長期致力於強化美沙關係,不僅為了促進沙烏地與以色列的和解,也意圖遏止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根據白宮公布的協議清單,軍售涉及防空與反飛彈系統、空軍與太空裝備、海防裝置與通訊設備等多個領域。目前尚不確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 F-35 戰機是否納入本輪軍售,但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已有初步討論。沙爾曼則表示,若後續協議順利,軍購總金額可能突破 1 兆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是美國軍火主要買家之一。美沙兩國基於「石油換安全」的戰略合作關係,長期維持緊密聯繫。不過,自 2018 年華盛頓郵報沙裔美籍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遭沙國特工於伊斯坦堡殺害事件後,雙邊關係一度緊張。美國情報單位認定沙爾曼批准了行動,但沙國政府否認參與。川普此次訪問並未提及此事件,僅稱沙爾曼是「了不起的人」,表示:「我認為我們彼此相互欣賞。」

中東行
此次中東行以投資為主軸,川普預計 14 日離開利雅德,前往卡達,15 日轉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隨行的美國商界領袖包括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OpenAI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以及黑石(Blackstone)執行長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
在利雅德期間,川普亦與沙國多位高層官員會晤,包括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負責人魯馬揚(Yasir al-Rumayyan)、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執行長納瑟(Amin Nasser)與投資部長法利赫(Khalid A. Al-Falih)。沙爾曼近年致力推動經濟多元化改革計畫沙烏地願景 2030(Saudi Vision 2030),包括沙漠城市新未來(NEOM)等大型建設項目。石油收入目前占沙國政府收入 62%,在油價下跌與預算壓力下,當局已調整部分政策目標。
以色列
儘管川普正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施壓,要求終止持續 19 個月的戰爭,他此行未安排造訪以色列。以色列在黎巴嫩、敘利亞、約旦河西岸與加薩的軍事行動及暗殺挺伊朗民兵領袖的行徑,使美國在與伊朗談判中取得更多籌碼。川普強調,他仍希望促成沙烏地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但表示「以色列必須靠自己達成」。知情人士透露,以色列堅持反對巴勒斯坦建國,使沙以關係改善機會渺茫。
川普於 13 日將伊朗稱為「中東最具破壞性的力量」,並警告美國絕不會允許伊朗擁核。然而他也補充說,若伊朗領導人願意改變立場,美方願與之達成協議。他說:「我願意與伊朗達成協議,但若伊朗拒絕我們的善意,我將別無選擇,只能對其施加最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