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可生物降解、具永續性的澱粉基生物塑膠(bioplastic),或許沒有想像中來得無害。同行評審研究顯示,此種塑膠之毒性與石化塑膠相當,造成的健康危害同樣也不能小覷。
生物塑膠常由玉米澱粉、米澱粉或糖等植物性原料製成,比石油製成的塑料分解快,被視為塑膠的未來替代品。此種材料常見於快時尚服飾、濕紙巾、吸管、餐具等產品。
衛報報導,這份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平台的新研究發現,生物塑膠可能造成器官損傷、新陳代謝變化、腸道菌群失衡以及血糖變化等健康問題。
研究人員讓幾組老鼠在三個月內食用與飲用含有生物塑膠的食物與水,與另一組未接觸生物塑膠的對照組做對比。結果發現,暴露於植物性塑膠的老鼠,出現與石化塑膠相似的健康問題——其肝臟、卵巢與腸道組織中檢測出相關化學物質,並造成微損傷(microlesions)。
這些老鼠的肝臟與卵巢亦出現異常,且攝入更多生物塑膠的組別情況更嚴重,且塑膠更影響了老鼠遺傳系統與特定的腸道菌群失衡,而這可能進一步干擾生理時鐘。
此一研究對人類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生物塑膠安全性打上了問號。研究共同作者 Yongfeng Deng 表示,生物可分解的澱粉基塑膠,可能不像原先認為的那樣安全。加上這類塑膠有被意外攝入的可能性,更令人擔憂。
塑膠含有逾 16,000 種化學物質,許多已知對人體或環境有害。常見的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和雙酚(bisphenol),毒性特強。
儘管一般認為生物塑膠是較安全的替代品,但此前研究指,其分解速度不若業界宣稱的那樣快,且其毒性的相關研究仍十分匱乏。然而,近年來,生物塑膠的生產快速增加,據業界貿易團體的估計,去年使用量接近 250 萬公噸,未來五年將增加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