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府近期大幅加強邊境查緝與數位盜版取締力度。路透社獨家取得多份官方文件顯示,此舉旨在回應美國指控該國淪為跨國仿冒品流通樞紐,並試圖化解美方擬祭出的 46% 懲罰性關稅危機。
邊境嚴查國際品牌清單曝光
根據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 4 月 1 日文件,當局鎖定四大類進口商品實施強化查驗:
1. 奢侈品:開雲集團(Kering)旗下 Gucci、Prada
2. 電子產品: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裝置
3. 玩具:美泰兒(Mattel)、樂高(Lego)
4. 消費用品:寶僑(P&G)洗髮精、嬌生(Johnson & Johnson)刮鬍刀
文件明確區分,本次行動聚焦「進口仿冒品」,與越南本土製仿品問題切割。值得關注的是,後者同樣被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列入關切清單。
同步整頓企業軟體盜版
路透社取得的越南文化部 4 月 14 日警告信顯示,當局接獲「商業軟體聯盟」(BSA)投訴後,已啟動企業盜版軟體專案稽查。BSA 成員包含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Adobe 等科技巨頭,知情人士透露,4 月起至少數十家企業接獲類似整改通知。
越南財政部、文化部及海關部門均未回應置評要求,涉事跨國企業亦未表態。BSA 發言人證實,多年來持續敦促越南監管非法軟體使用。
關稅談判多軌並進
此波打擊行動被視為越南避免美國關稅制裁的關鍵籌碼。若美方 7 月確認實施,越南輸美商品恐面臨 46% 關稅重擊,重創該國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經濟。
據悉,越美雙方早於美國總統川普 4 月 2 日宣布「對等關稅」前,已展開非正式磋商。談判核心除智財權保護,還涵蓋三大議題:
1. 縮減越南對美年度貿易順差
2. 打擊「非法轉運」等貿易詐欺手法
3. 削減美國企業面臨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
越南總理范明政 3 月已下令嚴查「商品產地標示不實與仿冒品流通」。分析警告,此舉可能衝擊中國——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與仿冒原料主要供應地。
直擊惡名市場現況
儘管官方加強取締,被列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惡名市場」的胡志明市西貢廣場購物中心,上週仍公開陳列多款仿冒奢侈品。路透社實地查訪發現,攤商坦言普拉達皮件為中國製仿品,而架上普拉達皮帶則標示「越南本地生產」。
USTR 雖將中越邊境某實體市場移出觀察名單,但 1 月報告強調對越南仿冒品產製鏈與蝦皮(Shopee)平台網路販售的疑慮。4 月報告更直指,「隨供應鏈南移,越南已成跨國仿冒品製造新據點。」
司法改革配套立法
為強化智財執法,越南擬設立智慧財產專門法院。根據路透社取得的草案,此舉旨在「兌現國際承諾、嚴格執法並鞏固外資信心」,相關法案預計 6 月提交國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