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日前一路狂升甚至驚見2字頭,除了讓不少出口廠商大喊吃不消外,更是讓以領美元薪酬的上班族個個哀嚎,其中又以近年外派員工大增的台積電及其供應鏈廠商,旗下已派任美國廠員工,成受災大戶之一。大家都擔心關稅戰最後演變成貨幣戰,美金越來越不值錢,讓年薪直接縮水,當初海外赴任的「美國夢」可能大打折扣!
台幣短短一周就從32.5元升至30元整數大關,幾乎讓不少以領美元為薪酬的人變相減薪一成左右,這些受災戶有哪些?包括航空公司空服員、帶國外團的導遊,以及YTR(YouTuber)。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都是受災戶,雖然並非外派人員薪酬全以美元計價,但空服員外站津貼及國外帶團導遊領的小費,大都以美元計算,台幣急升讓這些人收入的確損失不小。
匯損比較大的還包括拍片的YouTuber,因為不論是點閱收益、廣告分潤的結算,都是由Google公司以美金匯入外幣帳戶。YTR瘋狂老爹就對外表示,「畢竟YouTuber的收益就是領美金,有的流量高者一個月可能就少了好幾萬塊。」
當然,損失比較大的也包括海外赴任的外派員工。根據主計處去年底公布的「2023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隨著疫情影響持續弱化,2023年赴海外工作人數攀升至62.1萬人,較2022年大增14.8萬人,增加幅度達31.1%,創下近4年來的新高,但仍未回復到疫情前高峰的73.9萬人。
主計處統計,2023年赴海外工作的62.1萬人中,赴美工作者有12.8萬人,已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主計處研判,應是近年台積電及其相關供應鏈廠商擴大赴美投資,使得派赴美國工作者出現增加。主計處指出,過去美國工作簽證一向不容易取得,隨台積電等廠商赴美設廠,工程師、高階幹部陸續赴美,2023年赴美國工作者人數比疫情前的9至10萬人更多。
台積電美國廠總裁卡斯塔納雷斯(Rose Castanares)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台積電前後總計宣布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建廠,全數完工開始營運後,將直接為美國創造1.2萬個工作機會。其中,首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已於去年投產,目前聘用約3,000名員工。第三座晶圓廠近期已動工,預計2030年前投產,屆時將再聘3,000人,總計為該州帶來6,000個工作機會。
而台積電宣布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後,這項投資計畫將在未來四年內創造4萬個建築工作機會。卡斯塔納雷斯指出,上述1.2萬個工作機會是亞利桑那6座晶圓廠及其他設施全面啟用後創造的直接就業人數,而這些就業人數中有不少比例的人員是從台積電台灣員工中派任。若加計供應鏈廠商派赴的人員,人數的確十分可觀。
台積電是從2022年開始布局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除了美國當地工人,也鼓勵台灣工程師派駐美國,為期3年。為了吸引台灣工程師投入,台積電開出各種福利條件,包括子女學費全額補助、免費醫療保險、支援部分稅金等。
據統計,美國當地工人對台積電文化適應不良,目前,亞利桑那州廠員工過半數還是來自台灣。若目前已聘用約3,000名員工,半數是來自台灣員工,就至少有1,500人以上。若加計陪同前往的親屬及供應鏈廠商人員,目前服務於美國廠相關人員至少有數千人之多,匯率變動對這些領美金者來說影響不小。
其實,很多長期在美工作或領美金薪水的人,10%的匯差應該都還可以接受,畢竟過去也曾經歷過27到28台幣兌匯1美元的時候。台幣這波從33元急升10%讓不少人嚇破膽,但在2023年初,台幣也曾升值突破30元價位。只不過這兩年台灣前往美國工作人數大增,很多人還從未經歷過匯率變動帶來影響的洗禮。
由於台積電赴美就任員工中,年輕夫妻不少,近一年來在YouTube或各種網誌上,出現赴美生活的相關影片或貼文越來越多。很多台積太太或台積先生的發言,過去都著重在報導美國的「精彩生活」,從租房、買車、生活購物等都有相關報導,如今在台幣急升明顯導致薪水縮水情況下,未來有關如何「精簡生活」內容,應該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已有台積電駐美員工在網路上感嘆,「說好的三百萬年薪,如今因台幣升值,血汗錢大縮水。」有派任美國廠工程師指出,雖然對赴美員工給出台灣雙倍的本薪,但美國的消費水準是台灣的3倍,加上亞利桑那州物價飛漲,想真正享受美國式生活,可能也不是真正划算,想存錢就得更精打細算才行。
新台幣在歷經急升後,目前已明顯降溫。市場普遍預期,短期內新台幣將告別先前的大幅波動,回歸區間整理格局。甚至有人認為,台幣的失速列車已到站了。但在關稅戰還未結束、貨幣戰又蠢蠢欲動,在沒有人有把握說貨幣戰絕對不會開打情況下,對領美金過活的人來說,擔心薪水縮水的日子,還沒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