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北當代)匯聚24國、53間畫廊,儘管參展畫廊總數較近三年呈現下滑趨勢(2023年90間、2024年78間),但國際畫廊占比仍高達82%,台灣畫廊約佔17%,亞洲畫廊如日本、韓國及香港表現活躍。
根據國際金融機構瑞銀4月發佈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最新研究,藝博會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去年藝博會仍是藝術經銷商拓展新買家的主要渠道,其次為親臨畫廊的訪客及現有客戶的轉介。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藝術市場仍由美國、英國與中國三大市場所主導,全球藝術市場總銷售額約為575億美元;其中,新買家佔比上升有44%的買家為新進客戶,來自新買家的銷售比重亦升至38%,較2023年上升5%。
今年參展國際藍籌畫廊包含巴黎傳其畫廊阿爾敏・萊希 (Almine Rech),於布魯塞爾, 倫敦, 紐約等地皆設有空間,由畢卡索孫媳創辦,在全球當代藝術領域具有極高聲譽,代理多位重量級藝術家。
萊希首度參加台北當代,呈現美國普普藝術先驅Tom Wesselmann、越南現代繪畫先驅梅忠恕(Mai-Thu)及觀念藝術先驅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等藝術家作品。
畢卡索孫媳、巴黎傳奇畫廊首度來台!展出James Turrell打響名號 Almine Rech台北參展亮點
常青畫廊 (Galleria Continua)展出重量級藝術家包含法國街頭藝術家JR、以「鏡子畫」系列聞名的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的代表人物之一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印度裔英國雕塑家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等。
日本當代潮流藝術代表村上隆創辦的Kaikai Kiki Gallery,在國際上具有高度影響力,以推廣日本當代藝術為主力,將首度展出藝術家Shoko Nakazawa原創角色拜倫的全新客製化聚酯石雕系列。
Galerie Karsten Greve帶來的藝術家陣容橫跨現代與當代,每位都在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包含路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約翰・張伯倫 (John Chamberlain)、「原生藝術」(Art Brut) 主要倡導者、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 (Jean Dubuffet)。
其中,張伯倫2009年作品《Swelling》以三明治為靈感打造出使用金屬創作的鮮豔且充滿動感的雕塑,他將工業廢料轉化為具有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藝術品,探索形式、色彩和能量之間的關係,賦予冰冷的金屬以意想不到的詩意和活力,為此次展出的亮點。
另一個亮點為美國藝術家塞‧湯伯利 (Cy Twombly)的《Muse》,其繪畫和雕塑作品融合了書法、塗鴉和抽象表現主義的元素.作品充滿詩意和歷史感,常引用古典神話和文學,以其自由奔放的線條和豐富的肌理而著稱。
此外,台北當代的合作夥伴瑞銀集團(「瑞銀」)從4萬件典藏中挑選出6件於瑞銀典藏廳呈獻,以「線」為主題聚焦南韓藝術家咸京我(Ham Kyungah)、弗朗齊斯卡·富特(Franziska Furter)以紡織和工藝為基礎的作品,探討身份、性別角色和環境等主題。
台北當代2025搶先看!多元展區&藝術家亮點 Almine Rech首度參展
持續更新!【5-6月看展指南】重量級展覽接力登場!跨領域藝術實驗 大都會名畫首度登台
台北當代亮點。(影/台灣英文新聞Lyla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