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於 5 月 8 日共同宣布一項「原則性」(general terms)有限貿易協議。
該協議維持川普政府對英國出口商品課徵的 10% 關稅,但小幅擴大雙方農產品市場准入,並調降美國對英國汽車的高額關稅。此為川普顛覆全球貿易體系、祭出旨在縮減 1.2 兆美元商品貿易逆差的新關稅後,預計未來數週將達成的數十項降稅協議中的首例。
協議重點內容
1. 關稅調整
● 汽車產業:美國對英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將從現行 27.5% 降至 10%,適用配額為 10 萬輛(接近英國去年對美出口總量)。
● 鋼鐵與乙醇:英國鋼鐵產品輸美關稅從 25% 歸零;英國對美國乙醇的 19% 關稅則透過「14 億公升(約 3.7 億加侖)免稅配額」取消,此配額遠超去年實際貿易量。
● 數位服務稅爭議:協議未納入美方要求廢除英國 2% 數位服務稅的條款,但留後續談判空間。
2. 農業市場開放
● 雙方同意開放牛肉市場:英國首度給予美國每年 1.3 萬公噸免稅配額,但堅持「不降低食品標準」,維持禁止含生長激素美牛進口。
● 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稱此舉將「指數級提升美牛出口」,但實際成效取決於價格競爭力,目前英國兩大超市 Tesco 與 Sainsbury's 的新鮮牛肉 100% 來自英國與愛爾蘭。
3. 產業保護條款
● 美國承諾在「232 條款」國家安全關稅調查(含現行藥品、半導體進口審查)中給予英國「優待待遇」。
●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葛蘭素史克(GSK)可能受關稅細節不明影響,但白宮強調協議將強化「藥品供應鏈安全」。
政治表態與經濟效應
川普:於橢圓辦公室與施凱爾透過電話越洋連線,稱「此前未充分理解美企在英障礙」,協議「為美國打開巨大市場」,並警告其他貿易夥伴「若對美順差過大,最終關稅可能更高」。
施凱爾:強調協議簽署時機「恰逢二戰歐洲勝利 80 週年」,是「歷史性時刻」且「創造就業」,但承認「後續仍有艱鉅談判」。
市場反應:消息激勵美股上揚,標普 500 航空類指數收漲 5.4%,達美航空飆升 7.2%,主因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宣布「英國製勞斯萊斯引擎免稅入美」。
產業現實:英國鋼鐵業與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此前因關稅衝擊陷入困境,後者一度暫停對美出口,政府更被迫接管英國鋼鐵公司維持營運。
全球關稅戰布局
此協議為川普政府「關稅閃擊戰」首個成果。四月起,美國對 57 國(含歐盟)祭出最高 50%「對等關稅」,暫緩至 7 月 9 日以換取談判,並陸續加徵汽車、鋼鋁關稅,啟動藥品、銅、木材、半導體與電影進口調查。
美英協議宣布時機恰逢中美高層週末瑞士談判前夕。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與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已啟程前往瑞士,將於週末與中國談判代表展開磋商,試圖化解雙方互徵 125%-145% 關稅的僵局。川普表示此輪談判「具實質性而非破冰接觸」,並預測關稅將調降,但未提供具體細節。
爭議與隱憂
● 英美商業團體表示,期盼此協議成為深化貿易整合(含數位經濟)的起點。
● 英國在野黨:質疑協議未觸及勞工與環保標準,恐成「低規格範本」。
● 經濟學家警告:短期經濟刺激有限,長期效益取決於後續談判。英國近日另與印度簽署自貿協議,多線拓展「後脫歐」貿易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