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導,澳洲於 5 月 3 日國會大選初步計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領導的工黨上演逆轉勝。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委託 Newspoll 進行的選前民調顯示,工黨以 52.5% 支持度領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 47.5%,最終在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助攻下,獲天空新聞、第七頻道與國家廣播公司(ABC)預測勝選。
經濟牌奏效+川普衝擊 工黨逆襲
東部票倉開票領先 西澳投票持續
截至雪梨時間晚間 6 時,佔全國三分之二人口的東部各州已完成投票,西澳州(含伯斯)於晚間 8 時結束投票。關鍵經濟數據顯示:央行 2 月意外降息終結連續 13 次升息循環,緩解房貸族壓力;實質薪資年增 3.4% 創十年新高。財政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向 ABC 表示,從經濟負債轉為資產,是逆轉關鍵。
政策隱憂浮現:儘管兩黨競推首購族補貼(工黨降頭期款至 2%、自由黨提供房貸減稅),摩根士丹利澳洲首席經濟學家Chris Nicol 示警告,短期紓困恐加劇房市泡沫,雪梨房價中位數已突破 140 萬澳元(約 2,940 萬台幣)。
國際局勢神助攻:美國前總統川普 5 月對澳洲鋼鋁加徵 10% 關稅,衝擊年出口額 120 億澳元產業。工黨將對手政策比擬「川普路線」奏效,自由黨參議員派特森(James Paterson)坦承,加拿大保守派敗選已是前車之鑑。
「民主香腸」飄香見證 強制投票制催出 90% 參與率
綜合路透社與 CNN 報導全國 7,000 個投票所化身社區嘉年華,破紀錄 800 萬人提前投票,其餘選民依 1924 年立法強制投票。各地延續「民主香腸」(Democracy Sausage)傳統:志工架起烤肉架販售 2 澳元(約 42 元台幣)香腸三明治,線上地圖標註「最佳烤腸票所」。邦迪海灘更現「泳裝投票」奇觀,衝浪客穿緊身泳褲(Budgy Smugglers)完成公民義務。
「這是民主儀式與日常生活的完美融合,」活動發起人道森(Alex Dawson)表示。違反投票義務者將面臨 20 澳元罰款,重大缺席者最高罰 180 澳元。CNN 報導指出,這種結合社區活動與公民義務的選舉文化,不僅提升投票率,也讓國際社會關注澳洲作為「強制投票民主實驗室」的角色。
Z世代+TikTok革命 35名「藍綠候選人」撼動兩黨制
本屆18-34歲選民首度超越年長族群,35 名獲氣候行動組織 Climate 200 資助的「藍綠候選人」(Teal Independents)重演 2022 年奪 10 席次戲碼。這些主打反貪腐、性別平等與零碳排的獨立參選人,在 TikTok 創造破億次政策解說影片,成功動員青年選票。
環境政策矛盾:工黨雖承諾 2030 年減排 43%,卻批准 114 處新煤氣專案;自由黨端出「核能轉型」計畫,擬斥資興建 7 座核電廠。環保團體「澳洲守護者」發起人 Anjali Sharma 表示,這是氣候虛偽與核能空想的對決。
開票夜牽動印太布局 AUKUS同盟成定錨點
眾議院 150 席與參議院 40 席改選結果將牽動政策走向:
- 工黨路線:延續 AUKUS 美英澳安全同盟,維持對中經貿平衡
- 自由黨主張:強化印太軍事合作,對中政策趨向強硬
「這不是單純政黨輪替,而是澳洲政治光譜重組的開始,」政治評論員葛林(Antony Green)分析,隨著第三勢力席次突破20席,氣候與住房政策將成跨黨派協商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