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稿:10:14;更新時間:15:06
綜合路透社、CNN、La Presse 報導,加拿大溫哥華市 4 月 26 日晚間爆發重大慘案,一名 30 歲男子駕駛黑色奧迪休旅車(SUV)衝撞菲律賓文化節慶人群,造成至少 11 人死亡(含 5 歲幼童)、逾 50 人受傷。警方週日(4/27)證實嫌犯面臨八項刑事指控,並揭露其長期心理健康問題史,此案被定調為「溫哥華史上最黑暗一日」。
據報導,30 歲嫌犯 Kai-Ji Adam Lo 於當地時間 4 月 27 日出庭時尚未提出正式抗辯。檢方起訴書特別註明嫌犯有「大量精神健康相關執法紀錄」,此細節恐影響後續二級謀殺罪是否升級為一級指控。溫哥華代理警察局長 Steve Rai 證實,嫌犯遭民眾制伏時「未表現政治或宗教動機」,現已排除恐怖攻擊可能性。
煉獄90秒:休旅車高速掃蕩歡慶街道
案發於當地時間週六(4/26)晚間 8 時 15 分,正值「拉普拉普日」(Lapu Lapu Day)街區派對尾聲。該節慶為卑詩省菲裔社群年度盛事,紀念 16 世紀抗擊西班牙殖民的民族英雄。目擊者描述,黑色休旅車突然以高速衝入菲沙街人群密集處,沿途撞飛攤位與民眾,最終被制伏後交予警方逮捕。
「車輛像保齡球般撞飛人群,現場宛如戰區。」多倫多記者 Kris Pangilinan 顫抖回憶,街道瞬間遍布遺體與散落鞋履。餐車業者 Yoseb Vardeh 衝出車外時,驚見「整條街躺滿 20 至 30 人,引擎轟鳴聲與尖叫聲交織」。社群媒體流傳照片顯示,肇事車輛前保險桿嚴重變形,駕駛座車門敞開,車內空無一人。
悲劇數據
— 死傷規模:11 名死者年齡介於 5 至 65 歲,卑詩省緊急醫療服務證實 26 名傷者送醫,其中 10 人情況危急
— 醫療動員:9間醫院啟動大量傷患機制,溫哥華綜合醫院設立家屬協調中心,數百名焦急民眾湧入查詢親屬下落。
— 歷史對照:加拿大近 5 年第三起重大車輛攻擊案,前兩起分別為 2018 多倫多 10 死貨車恐攻、2021 安大略省穆斯林家庭 4 死仇殺案
嫌犯背景與司法進展
溫哥華警方證實,30 歲男性嫌犯為本地居民,有「大量精神健康相關執法紀錄」,案發後以八項罪名遭拘押(具體指控未公開)。代理警察局長 Steve Rai 強調,「無證據顯示恐怖主義動機,心理健康問題是犯案關鍵因素」,但未排除追加指控可能。
此說法引發輿論爭議。卑詩省長 David Eby 直言,「難以抑制對兇手的憤怒」,承諾強化社區安全網;溫哥華市長 Ken Sim 則宣布全面檢討大型活動安全規範,坦承本案雖經風險評估,但未部署防撞路障「值得深刻反省」。
菲裔社群悲慟中凝聚
慘案震動加拿大最大菲裔聚居區,事發地日落社區隨處可見獻花與燭光悼念。菲裔倡議組織「Filipino BC」聲明強調「言語無法形容此刻傷痛」,黑眼豆豆成員 Apl.de.ap(當日表演嘉賓)於 IG 發文:「與所有破碎的家庭同在。」
溫哥華綜合醫院外,僑民自發組成支援隊。Lourdes Venegas 與友人攜物資駐守,輕撫受害者家屬膝蓋低聲禱告;Carayn Nulada 家族歷經驚魂時刻——女兒遭撞擊手臂擦傷,兄長多處骨折待手術,她含淚表示,「我們能活著是奇蹟,但永遠忘不了周圍倒下的身影。」
政治效應與安全改革
慘案發生於加拿大聯邦大選前 48 小時,總理卡尼(Mark Carney)中斷競選趕赴現場,矢言「將悲痛轉化為行動」。反對黨新民主黨領袖 Jagmeet Singh 透露,自己案發前 5 分鐘才離場,「孩子們的笑臉與後來的慘狀形成可怕對比」。
政策反思與社會回響
警方證實活動現場未部署防撞路障。溫哥華市長 Ken Sim 宣布全面檢討活動安全規範,坦承事前風險評估未落實《車輛攻擊防範指南》中「高風險活動需設置實體屏障」(mandatory for high-risk events)條款。此案重燃公共安全辯論,學界與社運團體要求聯邦統一大型活動防護標準。溫哥華慘案成為一記警鐘,喚起社會對城市脆弱性與預防機制的集體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