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報告,2025 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恐因美中關稅戰萎縮 0.2%,若政策惡化最糟可能衰退 4.3%。駐星大使童振源分析,這場貿易衝突正引發全球供應鏈劇烈重組,各國需審慎評估雙邊與多邊戰略布局。
美國自 4 月 2 日起實施 10% 基準關稅,並對 60 國祭出「互惠關稅」,雖暫緩 90 天執行,但美中已相互加徵最高 245% 與 125% 懲罰性關稅。WTO 量化模型顯示,此舉將使今年全球貿易量較正常情境減少 2.9%,若互惠關稅全面實施,衝擊將擴大至 3.5%。
童振源指出,北美地區首當其衝,預估進出口將分別衰退 9.6% 與 12.6%。「美國本土產業無法立即替代進口缺口,短期將產生顯著貿易轉向效應。」數據顯示,低度開發國家對美出口可望成長 22%,獨立國協增長 5%,亞洲(不含中國)微升 2%。
針對中國對美出口恐暴跌 77%、損失 4,040 億美元,童振源提醒:「中國過剩產能將以低價傾銷全球,加拿大、墨西哥對中進口預計激增 25%,南美增 9%,可能引發多國通縮與失業風險。」他特別警示台灣等科技產業密集地區,需注意半導體等中間財成本攀升帶來的競爭壓力。
儘管危機四伏,童振源強調危機即轉機:「貿易戰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具備產業優勢國家可吸引資本與人才投入。」他建議各國應建立多邊應對機制,中小企業更需強化數位轉型與市場分散策略。
WTO 警告若貿易戰擴散,全球出口衰退恐擴大至 1.6%。童振源最後總結:「這場經濟版圖重構既是壓力測試,更是戰略機遇期,各國政策彈性將決定未來十年的經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