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氣候臨界影展,精選來自肯亞、烏干達、瑞典、芬蘭、比利時、俄羅斯、祕魯、美國、菲律賓、台灣等地共15部電影,彙集成「氣候災難地圖」、「跨界氣候行動」、「核殤記憶真相」三大單元,呈現這些跨越國界、世代甚至物種的生命故事,如何映照出生態、經濟、政治與社會在臨界狀態下彼此牽動糾結的連鎖效應,將於4月25日至5月4日在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可免費入場觀影。
「氣候臨界影展」(Climate Tipping Point Film Festival)2023年首屆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創辦,每兩年一次,為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氣候主題影展,以影像推廣環境教育,並舉辦全台巡迴放映。今年延續第二屆舉辦,策展人陳詩婷表示,「氣候議題的核心是人,而影像是我們理解議題最直觀的方式」。
綠盟指出,影像可以讓真實故事變得更立體、讓我們感同身受。為了找出更多人可以有所共鳴的方式,透過影展,引進全球各地最具影響力與獨特性的影像作品,提醒大眾極端氣候事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隨時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衝擊。
影展放映單元介紹:
1)氣候災難地圖
本單元中,從《冰川回聲》記錄了全球暖化在冰川融化上的最直接反應。在冰島,下一代將可能成為見證最後冰川消逝的世代。《背水一戰》走進秘魯原住民部落,面對冰川消失所引發的水資源危機,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與氣候變遷正面交鋒。《肯亞荒旱之戰》呈現了東非乾旱導致的資源競爭與社會衝突。《我的白犀牛朋友》則反思:當氣候變遷波及自然生態,瀕臨絕種的烏干達白犀牛又該如何適應未來?在《西伯利亞冰與火》中,即便是地理上最遙遠的西伯利亞,也難逃氣候變遷帶來的野火肆虐。而回到我們生活周遭,《白花》則映照出熱帶珊瑚在越過臨界點後,所面臨的氣候重擊。
從歐洲、美洲、亞洲到非洲,這些紀錄片以影像為證,描繪出一幅震撼人心的「全球氣候災難地圖」,讓我們重新理解氣候危機不再是某地的故事,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處境。
2)跨界氣候行動
本單元中,可看見多元且充滿希望的行動:《逐夢風帆》記錄一群拒用化石燃料、以風帆運送貨物的行動者;《她們的氣候戰役》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女性,堅定地走在氣候運動的最前線;《氣候訴訟:審判化石燃料》呈現法律人如何在法庭上對抗政府與石油企業,為氣候正義爭取一席之地;《超越系統》讓我們看見思想家提出嶄新的經濟觀點,試圖從制度層面推動改變;而在《變革之輪》中,有人騎著單車穿梭各地,探索氣候變遷、社會正義與城市設計的交集。
藉由這些影片,我們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為保護地球的創意與努力。氣候行動的價值不只是保護環境,它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透過彼此合作,我們可以共同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
3)核殤記憶真相
本單元探討美國核武原鄉居民、太平洋核武試爆受害者、商業核電廠核災、乃至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的開發。
《島嶼核爆紀事》記錄法屬玻里尼西亞居民飽受癌症所苦,並促使當地民眾走向追尋正義之旅。相較於前者關注海外核爆受害者,《三哩島的母親》則是探討美國國內最嚴重,真相卻最鮮為人知的核子事故。《新核能迷局》從核電成本、核安、核廢料與核武擴散,探討所謂「新核能」宣傳與工業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小鎮里奇蘭》所呈現出的居民以原爆為榮,和《島嶼核爆紀事》居民成為核武試爆的倖存者、受害者後代,正好互為對比。
綠盟希望觀影者從「核殤記憶真相」中體會,即使各國面臨現今淨零目標越發迫切,但核電並非氣候解方,關於核武、核電的討論,皆必須本於科學與歷史真相。
影展時間、地點:
影展時間| 2025/4/25(五)-5/4(日)
影展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影展索票及入場須知:
影展每一場次皆為「免費索票入場」,請於開演前20分鐘至放映廳外之氣候臨界影展服務台索取,每人至多索取2張,限當日當場次使用。座位有限,索完為止。
綠盟表示,影展費用全數由民間環境組織自行籌措,因此同步在嘖嘖群眾募資平台上進行「2025氣候臨界影展集資計畫」,希望能讓影展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共同關注與思考我們身處的環境,並起而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