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I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陷入最新一波中美科技角力風暴。美國政府日前突然通知,原本可合法出口中國的 H20 晶片將自即日起納入出口許可管理,導致輝達預估將承受高達 55 億美元的庫存與採購損失。此舉不僅引發國會啟動調查,也重創市場信心與中國客戶供應預期。
根據 CNBC 報導,輝達於週三(4/16)強調,公司一向「嚴格依照美國政府指示行事」,並表示出口對象、內容皆由政府決定,企業只能依法配合。該聲明是在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針對其中國業務展開調查後作出。
H20 晶片是輝達為因應拜登政府 2022 年 AI 晶片出口管制,所特別開發的「降規版」,旨在符合法規之下仍能供應中國市場。然而,根據新規定,該晶片如今也需取得出口許可,意味過去一年合規銷售已被視為漏洞。
輝達也澄清外界對其新加坡業務的疑慮,指出該地營收大多來自美國企業設立的子公司,產品實際運送至美國與台灣,而非中國。
不過,路透社揭露,輝達並未在新規發布前,向部分中國主要客戶提前通報。知情人士指出,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與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原本仍預期可在年底前取得 H20 晶片,對出口限制消息全然不知,甚至連輝達中國銷售團隊也被蒙在鼓裡。
據悉,自今年初以來,輝達 H20 晶片在中國市場的訂單累積已達 180 億美元。根據公司財報,2024 財年截至 1 月 26 日止,輝達來自中國的營收為 170 億美元,約佔總體營收的 13%。隨著出口限制突襲,大量訂單恐面臨延後或取消風險。輝達也因應禁令,針對庫存、採購承諾與相關產品提列資產減記準備,金額上看 55 億美元。
消息一出,輝達股價應聲重挫,本週盤中一度下跌超過 6%。外界憂心,中國客戶恐加速尋求國產替代方案,重創輝達在中國的 AI 晶片市占率。
分析人士指出,這項禁令雖意在遏止中國取得高階 AI 技術,卻可能反效果推升華為等中國晶片企業的競爭力。新加坡白橡資本(White Oak Capital Partners)投資總監 Nori Chiou 表示,美國此舉形同將中國客戶推向華為,未來隨著實際應用與客戶經驗的累積,華為在晶片與軟體領域的實力有望進一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出口管制與美國國會調查外,輝達下月起還將面臨更多出口限制。根據拜登政府先前提出的「AI 擴散規則」(AI diffusion rules),美方將進一步規範企業可對外出口的 AI 晶片類型與性能,勢必對輝達未來的國際業務布局帶來更大挑戰。
在中美持續競逐 AI 領域的背景下,輝達的角色日益受到關注,其產品出口與供應鏈策略正面臨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變動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