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環境動盪不安,衝擊台灣資本市場,以台積電領軍的半導體產業鏈,價格起伏加劇,台積電規劃加碼赴美投資一千億美元,究竟會不會影響其長期投資價值?
川普關稅大戰挫低美股
川普發起關稅大戰,打破AI時代美股領跑全球股市格局,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標普500指數,進入技術修正區間。台股電子股普遍走弱,台積電失守2022年線,使得佔台股比重達6成的電子股,成為拖累大盤的重要因素。
然而,台積電以及半導體產業鏈會因此失去投資價值嗎?深入了解半導體產業,應毋須悲觀看待,畢竟50年累積硏發出高端晶片的價值,從今年開始,才剛剛散發耀眼光芒,未來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台積電正加速全球化佈局,帶領供應鏈在日本、德國、美國設廠,並透過共同辦公室,強化供應商的合作默契,也與AI產業鏈分享龐大的商機。也許會讓投資人感到不安,擔心市場流失,但其實接近客戶,也是國際企業非常重要的營運策略。
AI大商機來臨
當前台積電高端晶片最大的商機,正是輝達AI發展的潛能,最受科技界關注的GPU大會,共計舉辦1千多場會議,2千多名講者,近4百多家參展廠商,包括微軟、波士頓動力等重磅公司,都在活動中發言。
影響AI發展最重要的催化劑,如下一代AI圖形處理器Rubin、Blackwell系列AI晶片,都是科技界以及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AI發展如火如荼,基礎設施必須依賴高端晶片,以及資料中心伺服器,帶來的龐大商機,輝達、博通、蘋果、超微,都是台積電的重要客戶。以三大雲端運算巨頭投資在AI基礎設施為例,亞馬遜今年在AI的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字母公司約為750億美元,Meta Platform 為650億美元。
Open AI領導的集團更打算未來數年,在美國投資5千億美元,以推動「星門」(Stargate)計畫,建造龐大的資料中心。這些投資都必須仰賴半導體產業鏈。
台積電營收5年翻倍
回顧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即已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要求科技廠商離開中國,到其他國家設廠,多年來包括台積電在內,業務發展都非常興旺,接單供不應求,即使離開中國,並沒有造成業績衰退。依台積電預估,今年美元營收年增幅度將可達24%至26%,合併營收將達千億美元以上。
依台積電推估,5年業績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0%以上。以此推估,5年後年營收將達2千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業務量,如何以台灣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台積電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台積電價值深厚
晶圓廠獲利,通常仰賴高產能利用率,製造先進晶片需要不斷在複雜的技術及材料科學上突破,創造更小的晶片。即以下一個世代的晶片材料矽光子為例,台積電長期培養的人才及研發成本,都不是一般科技產業適合負擔的。台積電長期的耕耘,已開花结果,進入收成期。
台積電最近股價受挫,代表產業或企業危機嗎?答案是否定的。台積電已是晶片製造技術的領導者,在高端晶片產製技術上,遙遙領先,擁有高市佔率,包括運用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以及高效能運算(HPC)晶片,都是AI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台積電已成為全球晶片的領航者,在先進晶片製造技術上,享有高市占率,去年第四季有88%晶片,用在HPC或智慧手機,而且有74%的營收,來自於小於7奈米製程節點的先進技術,88%用於HPC或智慧手機。
台積電高端晶片技術的領先,營收穩定成長,2024年如以美元計價,成長37%,以新台幣計價,成長39%,第四季淨利成長57%。今年1月營收成長36%,2月成長43%,如果以當前股價淨值比計算,台積電ADR目前的預估本益比是19.5,成長比是0.7,這樣的本益比,比「股價被低估」的1.0最低門檻還低,其投資價值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