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家機器人公司聯合呼籲政府制定一個全國機器人戰略,確保美國在快速發展的機器人產業中保持一定競爭力。
來自特斯拉(Tesla)、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和 Agility Robotics 等公司高層上週聚集於國會山莊(Capitol Hill),展示他們的產品並爭取聯邦支持。這次的行動是為了因應中國將機器人視為國家優先發展事項,更是為了跟上他們在該領域進行的大規模投資。
重啟機器人競賽
據無人機新聞網 dronelife,Apptronik 執行長卡爾德納斯(Jeff Cardenas)強調美國在機器人創新技術的根基,他指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於 1961 年在工廠部署了第一個工業用機器人。然而,隨著全球競爭加劇,他擔憂美國很可能失去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卡爾德納斯表示,新一代機器人競賽將結合 AI,他認為美國目前仍有很大的贏面。然而,如果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需要一個全方位的國家戰略。
企業方的建言
美國推動機器人和 AI 發展的貿易集團自動化推進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ed Automation)指出,這項全國戰略將幫助本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並促進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然而,若沒有政府的領導,美國不僅會在機器人競賽中落後,還將敗北於 AI 技術發展。
對此,該協會還提出幾項政策建言,包括:
- 設立負責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聯邦辦公室
- 以稅收減免為激勵,鼓勵發展商業應用的機器人
- 提供資金支持教育培訓和擴大生產計劃
- 加強支持學術研究和商業創新
無人系統和美國製造業
近來,美國對國內無人系統的發展進行了嚴格限制,立法者強化了對中國製無人機產品的審查,並限制其在聯邦政府及商業領域的應用。然而,儘管美方積極推動本國無人機,這一措施卻讓使用者面臨選擇有限及以更高價格購買美製替代品的困境,進而引發國內業者的不滿。
因此,該協會建議,將國內的無人系統納入全國機器人發展戰略中,有助於擴大生產,支持創新,並為用戶提供更具競爭力和安全的選擇。
中國的戰略投資
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來正大力推進新一代機器人技術。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2023 年,中國已部署約 180 萬台機器人於工業用途。
美聯社報導,中國已批准了一項約新台幣 42 兆的國有投資基金,這筆經費將注入於機器人、AI 和其他先進技術。中國眾多機器人製造商公司也開始在大型活動中展示自家研發的產品。
美國的實力與隱憂
美國官方和相關企業領袖一致認為,該國目前在 AI 和創新領域仍保持優勢。伊利諾伊州眾議員克里希納穆爾提(Raja Krishnamoorthi)強調,為了不被迎頭趕上,他們需要鼓勵創新的技術研發。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開發工程師 Jonathan Chen 強調,儘管創新是關鍵,提升製造能力同樣是擴大規模並實現廣泛部署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對 Optimus 這款具備 AI 算力的人形機器人寄予厚望。他認為,Optimus 已發展成為「地球上最精密的機器人」,而且特斯拉是目前唯一有能力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的公司。
特斯拉計畫在今年生產約 5,000 台 Optimus,明年目標製造 5 到 10 萬台。該公司計畫明年開放對外銷售,定價預估落在新台幣 66 至 99 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