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大地震是日本的一大隱憂,內閣府 31 日公布最新預測,倘該海槽遭遇規模 9 地震襲擊,恐在太平洋沿岸地區釀 30 萬死,造成 1,230 萬人無家可歸,釀 270 兆日圓經濟損失。
金融時報、路透報導,這份報告是十年來首次更新,模擬 900 公里長南海海槽遇規模 9 超級地震後出現的最糟情況。南海海槽位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是地震頻繁的隱沒帶,約每 100 至 150 年造成一次超級大地震。
日本 2011 年發生規模 9 的 311 東北大地震,引發海嘯、火災、核電廠爐心熔毀事故。倘南海海槽遇同等規模地震,災情只會更嚴重。粗估將致 29.8 萬人死亡,建築物與建設直接毀損的相關經濟損失高達 270 兆日圓(新台幣 59.9 兆元),幾是日本 GDP 的五成。
與 311 大地震類似,大海嘯將是奪命主因,致死人數計達 311 地震的三倍,並有約 95 萬人受傷,235 棟房舍遭到摧毀。事實上,經過這些年強化了建物防震係數、開發手機預警系統、政府基本因應得宜等因素下,本次報告的死亡人數預估值,低於十年前預估的 33 萬人。
日本於 2017 年推出新的防災預警系統,因應可能來襲的南海海槽強震。2024 年 8 月,該區域遇 7.1 地震,系統發出了首次警報,所幸最後並未釀災。然而,就在此次地震後,日本地震專家示警,大地震的可能性愈來愈高,民間一度出現應急物品搶購潮。今年 1 月,政府專家小組表示,未來 30 年內,南海海槽發生規模 8-9 地震的機率約為 8 成。
此一大地震將衝擊日本 47 個都道府縣中的 20 多個行政區,包括人口稠密的東京與大阪都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