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週三(3/26)於波蘭華沙經濟大學(Warsaw School of Economics)發表重磅演說,直言「此刻絕非單邊行動之時」,劍指美國與歐洲近期因對俄立場分歧引發的同盟裂痕。此番表態正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質疑北約共同防禦承諾,以及美歐對烏克蘭抗俄戰事支援路線分歧加劇之際。
川普本月公開質疑華府是否應保護「未達國防開支標準」的北約盟國,衝擊歐洲各國對烏克蘭軍援的戰略協調。呂特在演說中強硬表態,「全球安全挑戰已龐大到任何一方都無力獨自應對,無論歐洲或北美,北約都是無可替代的選擇。」
這項呼籲緊接《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披露的美國高層內部對話。據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曾在私人群組痛批「歐洲搭便車行徑令人作嘔」,副總統范斯(JD Vance)亦加入批評行列。面對記者追問「美國是否仍可信賴」,呂特回應,毫無疑問!美國始終是北約最關鍵盟友。
隨著川普陣營推動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以和談終結烏克蘭戰爭」,德國、英國等國相繼宣布提高國防預算。德國總理熱門繼任者梅爾茨(Friedrich Merz)更預言「6 月海牙北約峰會時,組織現行架構恐已質變。」
川普近期更將北約軍費門檻拉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5%,遠超現行 2% 標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連美國自身軍費占比(3.5%)亦未達此標。呂特對此喊話,「歐洲須認知美國仍是後盾,但華府也該看見盟友正在強化承擔。」他預告 6 月峰會將推動北約轉型為「更強大、公平且具致命威懾力的聯盟」,並強調「公平意味全員分攤合理責任」。
儘管肯定川普推動俄烏和談的意圖,呂特明確劃出北約與莫斯科關係的「冰河期」,戰後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需耗數十年,因雙方信任已徹底崩解。他更以軍事科技角度示警,俄羅斯最新導彈僅需 10 分鐘便能從攻擊華沙轉向西班牙馬德里(Madrid),如今「我們全體都站在東翼防線上。」
「俄羅斯仍是北約 32 國最直接且嚴峻的威脅,」呂特最後向聽眾強調,當克里姆林宮的導彈發射鈕按下,歐洲再無前線與後方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