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希斯洛機場昨(21)日因西倫敦地區黑斯鎮(Hayes)的北海德變電站發生大火,火勢波及機場備源電力,導致這個全歐洲最繁忙的機場全面癱瘓,近20萬旅客行程受到影響。而如此重要的交通樞紐竟然會因為一場大火就停擺,也讓英國基礎建設穩定度的質疑聲浪再度浮上檯面。
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在計入跨境客流量的情況下,是全球繁忙程度僅次於杜拜的國際機場,在歐洲更是比法國戴高樂機場、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的客量高上不少,去(2024)年近8400萬人次使用。考量到機場對全球運量的重要性,其應該要有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以妥善運作,或是至少能很快恢復正常運作的備援措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機場營運中斷竟達18小時,就連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首長沃爾什(Willie Walsh)都難以置信。
一名英國電網內部人員告訴BBC,希斯洛確實有超過一個的備源電力來源,只是這次失火燒掉了「最重要的部分」,這代表著所謂的備援電力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喪失其作為備援電力系統的主要功能,具備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舉例來說,這次之所以會失火,是因為變電所仰賴高度易燃的冷卻液作為高溫變壓器的降溫機制,結果冷卻液反遭高溫點燃所致。
對此,希斯洛官方的說法是,由於承載極高的運量,希斯洛機場每天使用的電力巨大,這幾棟建物的用電量甚至還超過一些中小型城市。因此在主要電力供應中斷的情況下,任何備援電力都無法完整支援整個機場的用電量。
英國交通大臣亞歷山大(Heidi Alexander)進一步解釋,電力中斷後,備援電力及自有柴油發電機有順利啟動,不過這僅是為了維持機場關鍵設施的持續運作,而非讓整座機場不受影響,故機場方已作出所有能做的因應方式。
能源分析公司蒙特爾集團(Montel Group)的執行長Phil Hewitt表示,其實除了燒起來的北海德(North Hyde)變電站外,希斯洛南方的拉爾漢(Laleham)還有另一個變電站,只是這個變電站並沒有跟為機場供電的電網做連結,故無法作為另一個供電替代方案。而希斯洛這個如此重要的機場竟然因為單一環節出問題就全面癱瘓,完全凸顯出英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
更糟的是,2023年英國國家基礎建設委員會(NIC)才向政府建議,應在2025年前對電信塔、淨水供水設施、交通及能源設施等關鍵民生領域訂定特殊標準,而希斯洛機場與倫敦的另一大機場蓋特威機場(Gatwick)還是英國「唯二」針對其韌性有一定程度規範的機場,如果連有規範都會出現此類緊急狀況,那就更不用提那些沒有規定的機場和設施了。
相關消息來源指出,希斯洛機場正在調查其備援系統是否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實際上,更安全穩定的方案當然是有,只是考量到希斯洛機場是由民間企業自行運營,任何自建電網供電的行為都將花費巨額資金,而在全球似乎在看希斯洛笑話及旅客暗暗抱怨的同時,額外備援措施是否值得投資的辯論,仍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