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19 日舉行電話會談,就推動結束俄烏戰爭達成合作共識。這是雙方自 2 月 28 日白宮「交鋒」後的首次直接溝通,白宮形容會談「極具建設性」,但戰場局勢與多方角力仍使和平前景撲朔迷離。
川普向澤倫斯基提及前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通話進展。儘管烏克蘭表示接受美方提議的 30 天全面停火,但普丁僅同意暫停打擊烏能源設施,拒絕整體停戰方案。據白宮披露,澤倫斯基當場請求美方增援防空系統,川普允諾協助調配歐洲軍備。
烏克蘭總統在社交媒體強調,基輔已準備好按美方建議實施前線無條件停火,並停止攻擊俄基礎設施。「結束能源設施襲擊應是邁向全面停戰的第一步。」澤倫斯基同時指出,自美俄通話後俄軍仍持續攻擊民用目標,表明莫斯科缺乏和談誠意,主張由美國主導停火監督機制。
川普政府對俄示好姿態引發歐洲盟友警惕。德國防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直言,俄方局部停火承諾「毫無實質意義」,美國需迫使莫斯科做出更多讓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被曝近日將提交 200 萬發大口徑彈藥援烏計畫,凸顯歐洲對美俄接觸的危機感。
分析指出,歐洲擔憂川普試圖改變持續 80 年的對俄遏制政策。二戰後形成的「美國護盾」一旦鬆動,將深刻影響歐陸安全格局。德國公共電視台 ZDF 評論稱:「普丁正在測試川普底線,這場博弈或將重塑全球地緣政治。」
儘管外交管道頻現互動,實地衝突未見緩和。俄方宣稱擊落 7 架原計畫襲烏的己方無人機,指控基輔蓄意破壞協議;烏方則披露俄軍 19 日空襲造成蘇梅(Sumy)地區醫院損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鐵路供電中斷。雙方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斡旋下完成 175 : 175 戰俘交換,俄方額外釋放 22 名烏傷兵示「善意」。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會談中提議美國可能「接管」烏克蘭核設施。位於扎波羅熱(Zaporizhzhia)的歐洲最大核電廠自 2022 年遭俄軍占領後始終停運,澤倫斯基證實已啟動與美方修復談判。俄外交部暫未回應此提議,但此前多次強調該核電站屬「俄聯邦資產」。
衝突雙方延續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打擊策略:烏軍無人機夜襲克拉斯諾達爾地區(Krasnodar)油庫,該設施係哈薩克斯坦至黑海輸油管道的俄方供應樞紐;俄軍則持續攻擊烏電網,三年間已造成超過 400 億美元能源設施損失。烏國家鐵路公司稱,南部鐵路網遭襲恐影響軍事物資運輸。
國際能源市場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儘管黑海管道聯盟宣稱輸油保持穩定,行業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襲擊可能導致俄對歐石油日供應量減少。分析警告,若基礎設施戰持續升級,或將引發新一輪全球能源價格波動。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川普的「速戰速決」策略與歐洲的長期安全關切形成微妙張力。這場牽動全球格局的危機,正考驗著各方政治智慧與戰略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