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界的代表人物賴純純,近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帶來令人驚豔的回顧展《黑潮》,不僅是對她40多年創作生涯的全面梳理,更首次公開了多件從未展出的珍貴作品,自即日起展至5月25日。
現年72歲的賴純純,師承台灣現代藝術大師廖繼春,從1980年代開始活躍於藝術界。她的創作形式多元,涵蓋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公共藝術,並以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稱。此次展出了近80件作品。
賴純純活躍於公共藝術領域,並為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發起人,2000年代移居台東都蘭後,受到大自然影響創作更添明亮氣息,北美館代理館長劉得堅形容其作品保有一貫的悠然與自若。
策展人張晴文表示,展名定調「黑潮」呼應藝術家從1980年代起透過「黑」和多變的色彩樹立自我風格,其創作廣泛運用木頭、石頭、金屬等材質,並透過裝置藝術融入現成物件,不僅挑戰傳統藝術形式,更展現對新技術應用的敏感與熟練。
張晴文說明,儘管繪畫性作品在她的整體創作中相對不突出,但卻是其藝術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她在概念上的深入思考。此次展出首次公開她較少為人知的繪畫,這些作品與她廣為人知的公共藝術和立體雕塑形成鮮明對比。
展覽亮點。(影/台灣英文新聞Lyla Liu)
展覽分為四大展區:「存在與變化」、「真空妙有」、「海洋與仙境」、「社會參與」。最大亮點莫過於多件首次公開的作品!快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讚美詩》:這件1986年的作品分散在展場各處,使用超過300公分長的壓克力顏料的保麗龍製成,隱喻女性從依賴到獨立的轉變,充滿深意。
《黑潮》與《黑潮流光:邊陲的無限可能》:兩件全新創作,前者使用心型壓克力雕塑佈滿牆面深受觀眾喜愛,藉由媒材的透明特性,折射出色光的斑斕絢麗及海波的輕盈柔軟;後者則透過壓克力、漂流木、鋼雕與鏡面的組件營造都蘭自然景緻,打造自由流動的場域。
《奇花仙境》:這系列大型雕塑中的〈希望之花〉將前往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展出,該繽紛的大型雕塑傳遞對於女性覺醒的自信,與似花朵般綻放的自然禮讚。
1986年的代表作《無去無來》深受極簡主義宗師林壽宇啟發,以圓形切分的八塊壓克力板組合,並使用紅、綠、黃、黑等色相成為環境場域裝置,藉由捨去雕塑的恆定而成就空間的變化。
《心器》結合5尊佛像和行為藝術,表現佛教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教義;青、紅、黃、白、黑的佛像,象徵著元素五行及構成空間的五方,暗喻社會性的觀照與回返自我的沉潛,更是藝術家獻給父母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