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於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國際指標性藝廊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 )將展出將於富邦美術館展出的路易絲.布爾喬亞作品,及先前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的威廉· 肯特里奇等現代藝術大師作品。
路易絲·布爾喬亞精彩而充滿個人情感的裝置作品《牢籠(舒瓦西2號)》 直面她對童年、禁錮、恐懼、窺視與自我反思的情感;而《小海灣》則在抽象與具象、男性與女性、柔情與狂烈之間達成了一種巧妙的平衡。
展會同期,藝術家個展將分別於豪瑟沃斯香港畫廊與台北富邦美術館呈現,該美術館展覽隨後將於今秋巡至首爾的湖巖美術館。

菲利普·加斯頓的《藍色被套》捕捉了藝術家晚期繪畫作品中典型的自我對白式親密感、內省與自我展露。傑克·惠滕著名的希臘字母系列作品《伊普西隆I》 是他獨特創作方式的典範之作,在形式上的實驗性與其自身的思考及內在精神聚焦點融為一體。

令人震撼的雕塑作品包括芭芭拉·蔡斯-呂布的《馬蒂斯的雙背影,紅》。該作品向亨利·馬蒂斯的「背影」系列(1909-1930)致敬,並通過引入紡織材料,豐富了體量與材質之間的對話,創造了一套極具特色的雕塑語彙。藝術家將於10月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其亞洲首場個展。
奈里·巴格拉米安的《縮減之物_下沉氣流_向下》(Dwindler_Downdraft_down)則借鑒了現成品雕塑與極簡主義的傳統,並在一種破敗狀態的下將其重新定位——雕塑成為自身衰變的殘留痕跡。
曾梵志的《無題》(Untitled)標誌著其非凡繪畫實踐中的一次突破,通過對具象表現的實驗重新詮釋抽象。尼可·艾森曼的《生命之路》(Life’s Path)在畫布上層層描繪細膩的思想與情感,揭示了人類經驗中的矛盾與悖論。其他精彩當代作品還包括馬克·布拉德福特的一件混合媒材作品,布拉德福特將於8月在首爾的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morepacific Museum)舉辦個展。
展位:1C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