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全社會韌性建立、整備與應變研習營」今天(3/4)盛大登場,賴清德總統今(4)日上午在開幕典禮上致詞時,台灣身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有意願也期待跟各國互助交流,共同促進世界的穩定與繁榮,因應各項挑戰。
總統府發布新聞稿表示,賴總統致詞時歡迎來自 30 個國家、多達 60 位的國際貴賓,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並感謝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四個 GCTF 的正式夥伴,共同參與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的研習營,共同探討全社會韌性的建立、整備和應變。
他表示,當前全球極端氣候、疫情、能源危機等挑戰層出不窮,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對愛好自由國家帶來嚴重威脅。這些挑戰都是不分國界,也絕對不是單一國家可以面對。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台灣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透過 GCTF 平台向世界分享經驗,並持續與更多國家合作,共同因應各項挑戰。
賴總統提到,台灣身處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站在民主防線的最前緣,台灣將持續推進「結合中央地方力量,全面提升社會韌性」、「強化全民因應災害能力」、「發揮臺灣的強項,貢獻國際社會」等 3 項行動,向世界展現,有決心打造一個更強韌的台灣。
他說,去年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次 GCTF 研習營的議程,包括民力訓練、策略物資盤整、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等,都是委員會討論涵蓋的主軸,要全面強化臺灣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韌性。
賴總統還說,去年在總統府進行第一次,由中央各部會聯合地方,並有民間觀察員在內的跨領域桌上推演,針對「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瀕臨衝突狀態」,驗證政府的緊急應變能力。未來持續透過各項演習,提升中央和地方的合作效能,強化整體國家因應災害的量能。
他並感謝美國在台協會(AIT)從 2021 年起,與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在台灣各地推動「援手」計畫,現在已經升級為 2.0,持續培訓更多民眾具備急救能力。
賴總統表示,政府除了參與這項「援手」計畫,也積極推動「防災士」培訓,年齡層從 11 歲到 89 歲,並且持續擴大培訓的對象。同時在全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建置「台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提升這些重要設施面對災害的自主應變能力。
他說,台灣「防災士」的概念,是來自於「日本防災介助士」,相信透過這次研習營,台灣和各國都能提升全社會韌性。
賴總統指出,台灣具有堅強的資通訊能力和先進科技,未來持續建立更健全的資安防護體系,並且擴大運用新興科技,精進國內安全的維護工作。並希望透過發揮台灣的強項,分享台灣的經驗,為國際社會帶來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