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甜度高、幾乎零熱量,是相當受歡迎的代糖之一,但根據瑞典一項新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該研究於本週三(2/19)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
阿斯巴甜(aspartame)為人工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 200 倍,具有低熱量、高甜度、不致齲齒的優點,是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和一般民眾最常使用的代糖之一。
1980年代被允許添加在食品與飲料中,被廣泛使用在飲料、口香糖、止咳藥水、牙膏、營養保健食品等。但 2023 年遭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 2B級可能致癌物,但因與癌症有關的證據不足,尚未被完全禁止。
紐約郵報報導,該研究的作者Yihai Cao為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長期投入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慢性疾病之研究。
他表示,在動物實驗中,實驗小鼠每天被餵食含有 0.15% 阿斯巴甜的食物,持續 12 週,相當於人類每天飲用約 3 罐代糖汽水。
結果發現,食用阿斯巴甜的小鼠的動脈內部形成了較大的脂肪斑塊,同時體內的發炎指數也變更高,而慢性發炎,血液中發炎指數高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Yihai Cao的研究團隊認為,胰島素水平升高是導致動脈斑塊堆積(即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胰島素的刺激下,免疫訊號 CX3CL1 表現得特別活躍。
由於動脈中的血流強勁有力,大多數化學物質會隨著心臟的泵動迅速被沖走。然而,令人驚訝的是,CX3CL1 並不會如此,它會緊緊黏附在血管內壁表面,猶如誘餌一般,攔截經過的免疫細胞。而被困住的免疫細胞會加劇血管發炎。
Cao強調,由於人工甜味劑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種類的食品中,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其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因此,團隊希望未來能在人體實驗上驗證上述結果,且針對 CX3CL1進行深入研究,因為血管發炎影響層面大,可能導致中風、關節炎和糖尿病。
諾斯韋爾健康中心亨廷頓醫院的註冊營養師Stephanie Schiff說,從現有的研究中,我從未看過有任何一種代糖、人工甜味劑有益健康,為了健康著想,強烈建議民眾改變飲食習慣,從飲食中減少攝取。
他還說,若您是糖尿病患者,又很難戒掉含糖飲料,建議可以考慮使用「阿洛酮糖」(sweeteners allulose)、「羅漢果」(monk fruit),以及不含「赤藻糖醇」(erythritol)的代糖。
據2023年刊登在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人工甜味劑「赤藻糖醇」(又稱赤蘚醇)會讓血小板過度活化,誘發血栓,進而提高罹患心臟病、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