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今年 1 月出現 3 例傳播力、死亡率較高的M痘第 1 分支Ib病毒株確診,面對東南亞國家潑水節慶典活動將至,疾管署提醒民眾出遊前如預期有風險行為,應提早至少 6 週前接種疫苗,並落實自我防護。
疾管署表示,根據泰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通報,這 3 例個案為 30 至 40 多歲女性,均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返回泰國途中出現症狀,目前泰國已進行接觸者追蹤,密切監測所匡列之接觸者。
全球M痘疫情持續,今年 1 月新增約 4,800 例,主要發生在非洲,亞洲國家包括中國、澳洲及菲律賓等持續報告零星疫情。自 2022 年截至今年 1 月 31 日累計報告約 125,512 例確診病例,多集中於非洲,美洲次之。
此外,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與蒲隆地自去年 5 月起爆發Ib亞型疫情,美國、加拿大、中國、泰國、印度、瑞典、德國、英國、比利時、法國、巴基斯坦、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亦已出現第 1 分支病例;其比第 2 分支更容易傳播且嚴重度高,第1分支致死率約為 10%,而第 2 分支致死率約為1%。
而泰國一年一度的重要盛典–潑水節將在 4 月 12 日至 16 日舉辦,每年都吸引全球觀光客爭相前往朝聖和狂歡,疾管署提醒,接種M痘疫苗可預防第 1 及第 2 分支M痘病毒株感染,且需接種 2 劑,2 劑間隔至少 4 週,而接種疫苗至少需 14 天方可產生完整保護力,欲前往M痘疫情流行之高風險國家民眾,且可能有暴露風險者,可至全國 8 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自費接種M痘疫苗。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