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9 日,美國洛杉磯帕利塞德斯大火上空發生無人機與救災飛機 CL-415 的相撞意外。此次碰撞導致飛機左翼前緣被刺穿,這架飛機可能因為損壞而無法繼續投入救援。CL-415 在滅火行動中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它一次能投放超過 1,600 加侖的水,具備快速填充水箱的能力,能在幾分鐘內從附近湖泊等開放水域取水。
據商用無人機新聞網站 dronelife,這起事故發生在最危急的時刻,當時救災壓力都已達到臨界點。消防人員在一個月內與帕利塞德斯、伊頓和赫斯特火災搏鬥,最終才得以控制火勢。因此,若將這台「超級吸水機」(Super Scooper)從滅火行動中移除,無疑是大幅降低救災效能。
洛杉磯的意外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發生無人機妨礙救援。去年由於亞利桑那野火附近的無人機活動,空中滅火被迫中止。救援的中斷導致野火迅速蔓延,美國林業局(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因此發起一場運動抗議不法飛行的無人機。國家野火協調小組(National Wildfire Coordinating Group,NWCG)也對此制定了應對無人機闖入的規範。
美國航空安全報告數據庫 SAFECOM 顯示,無人機發生闖入空域、衝突、碰撞等事件截至目前已超過 59 次。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報告,從 2014 年 11 月到去年底,共有 18,891 起無人機目擊事件,平均每月近 155 次。
此外,截至目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管理的航空安全報告系統(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ASRS)也收集了超過 800 起與無人機相關的意外。
目前,美國空域中運行的無人機數量非常龐大,這可能加劇無人機與其它飛行器之間的衝突和風險。航空總署估計全國約有 280 萬架小型無人機,其中,183 萬架屬業餘使用,而 95.1 萬架則是商用無人機。相比之下,民用飛機的總數為 21.5 萬架,這意味著無人機的數量是飛機的 13 倍!
此外,無人機的飛行頻率相當高。研究人員發現,業餘操作員每年進行 18 次以上的飛行;從事專業領域的操作員一年飛行次數高達 163 次,增幅將近 10 倍!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即便飛行員知道無人機的存在,卻不易發覺其具體位置。這一問題在飛行員工作負荷較大或是降落時變得尤其嚴重。到了夜間,無人機的燈光可能會與其他燈光混淆,這樣的識別困難更是加劇無人機與其他飛行器相撞的風險。
美國一項研究將無人機識別系統(Remote Identification,RID)的數據和飛機監視數據進行對比,結果發現,美國南部某機場周邊 3 年間至少發生 25 起無人機與飛機的碰撞意外。然而,這些事件並未被登錄,顯示出實際上可能有更多類似意外發生。
航空總署近來致力於提高無人機的能見度。2023 年 9 月,FAA 要求所有無人機必須配備遠程識別系統,它就像電子車牌一樣,操作員必須透過 Wi-Fi 或藍牙發送無人機的位置信息及操作員的資本資料。然而,2024 年 6 月,美國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指出,新的識別技術存在幾個問題,像是信號觸及範圍有限且可靠性存疑。此外,美國並未建立可供執法單位查詢無人機註冊記錄的平台,執法部門可能因此延誤調查。
除了空中相撞意外,去年 12 月,美國一場無人機燈光秀中,一架無人機誤傷一名 7 歲男童,導致這名男童胸部嚴重挫傷,這起事故更加重人們對無人機的憂慮。
為了保障無人機的安全飛行,重新評估空域限制、飛航規範和監管制度才能保護人員免於不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