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軍方發言人於 17 日指出,以色列在 18 日停火協議撤軍期限後,將在黎巴嫩南部多處繼續駐軍。以色列裡領導人目前,正試著說服以色列北方居民,他們能安全回家。
據路透社報導,在 2024 年 11 月由美國協調的停火協議下,以色列軍方有 60 天的期限,從他們發動地面入侵的黎巴嫩南部撤離。以色列在 2024 年 9 月以民用通訊設備,對黎巴嫩發動無差別攻擊之後,開始對黎巴嫩國境內的狂轟濫炸,攻擊目標甚至只離世界文化遺產百米之遙。於同年 10 月以對黎巴嫩政黨兼軍事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發動攻擊為由,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地面入侵行動。
經協商,以色列撤軍截止日已延長至 18 日,以色列、黎巴嫩與第三方國外交官都預期,以色列軍方必定會在黎巴嫩邊境內,留下一些部隊駐紮。以色列軍方發言人修夏尼(Nadav Shoshani)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必須在這一些區域留守,來保護以色列軍人,好確保撤軍程序的完成,與駐地確實地轉移至黎巴嫩軍方手中。」修夏尼強調,以軍違反停火協議撤軍時程,於當地駐留軍隊的動作,吻合停火協議框架。
他指出,部分地點與以色列社群的距離太過於接近,或者是俯瞰以色列北部小鎮梅土拉(Metula)等地點的制高點。他說:「老實說,目前面對的安全情勢極度複雜。」一名黎巴嫩官員與兩名外交官員指出,為了讓預計 3 月 1 日返家的以色列北部居民,能夠安心無虞地歸返,以色列軍隊離開黎巴嫩南部市鎮後,很有可能持續駐紮當地的制高點。
真主黨以支持巴勒斯坦武裝解放組織哈瑪斯(Hamas)為由,對以色列北部發射火箭助陣,導致當地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被迫撤離。以色列以反擊為由,對黎巴嫩全境進行狂轟濫炸,引發超過 100 萬名黎巴嫩人向北逃亡。雙方衝突於 2024 年 11 月以停火協議的形式結束,
停火協議規定,只有黎巴嫩「官方軍隊與維安部隊」,得以在黎巴嫩境內攜帶武器,黎巴嫩政府還得預防,任何武器與相關原物料,被轉移至非國家武裝單位的手上。外交官與分析人員指出,停火協議的措辭比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更加強硬,似乎點明外界對黎巴嫩政府,該如何處置真主黨的期望。停火協議監督委員會,是由美法兩國共同主持。
先前強調以色列必須在 18 日期限撤軍的黎巴嫩總統奧恩(Joseph Aoun),於 17 日表示:「他擔憂以色列將無法在明日期限完成撤軍。」外交官指出,目前正在研討以色列持續駐軍的替代方案,包含在當地部署更多聯合國維和部隊。法國提議,以法國軍隊在內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來取代邊境重點區域內的以色列軍隊。
真主黨於 16 日表示,18 日後滯留當地的以色列軍隊,將被視為佔領者。以色列曾佔領黎巴嫩南部長達 22 年,創立於 1982 年的真主黨,便是為了應付以色列的入侵行動,而以色列上一次佔領行動,於 2000 年在真主黨對其佔領部隊不斷地施壓後,自黎巴嫩南部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