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習近平 2012 年掌權以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更無視兩任後下台的傳統,終身統治的意圖表露無遺。然而,他終究是肉體凡胎,連古代帝王都知立儲之必要,習政權卻毫無培養接班人的跡象,令人不免納悶,誰是下一個中國領導人?
金融時報指,今年 71 歲的習近平,不是不清楚確立接班人的重要性,卻落入兩難之境。太早公布人選,自身安危有虞,太遲公布,卻又可能引致民心騷動,政局動盪,難以維穩。
習近平十多年來以「打虎拍蠅」打擊貪腐之名剷除異己、肅清政敵,打破國家主席與國務院總理雙頭馬車的執政模式,再無「第二號人物」,班底只剩唯命是從者,似乎並無足以挑起國家大樑的出色人物。然而,莫要忘了,當年習近平嶄露頭角之時,也是唯唯諾諾的一員。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Centre o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World)創始人、政治學者李成認為,習近平的交棒準備應已開始,第四任(2027-2032)時會更明朗。
不過,在消息過於封閉的環境中,過去半年來,金融時報試圖從與分析家、外交官等官員的訪問中抽絲剝繭,仍難窺得線索,只能從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
的動態以及習近平過往拔擢官員的歷史中,推敲一二。學者們用放大鏡檢視了照片、影像、演說、共黨文件、歷史先例,意圖找出時常「與習同行」的人物,誰得寵、誰失寵的蛛絲馬跡。
其中一群潛在接班人,是五六十歲的世代,多經歷了主要城市或省分的執政磨練,一步步攀上權力的階梯。這組人馬包括 62 歲的習近平親信、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書記尹力,以及 65 歲的前國家安全部部長、現任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陳文清。
此二人都與習近平共事多年,屬閩江新軍派系(又稱閔系或福建幫),常出現在官方媒體,也常獲准在國內外與外交人士會晤──這些都是評估未來有無可能獲擢升的重要指標。
觀察家也注意到了一批新興班底,在習近平追求科技自主、提升軍力、穩定地方財政的過程中,居功厥偉,作出卓越貢獻。曾任前總理趙紫陽策士的政治評論員吳國光表示,習近平對擁有科技、金融和國防專業者青眼有加,提拔時總不忘從這類人中挑選。
目前中國有 20 多名具科技背景的副首長,包括知名首府清華大學出身的專家。這組人選包括安徽副省長張紅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以及北京市長殷勇。
儘管交棒是大事,習近平本人卻不漏任何風聲。作為毛澤東以來權力最大的中國領導人,他必須掌握好度,設法達成微妙平衡。一方面得暗示若自己出事,應如何啟動接班,一方面又不能透露太多,以免成為跛腳主席。畢竟,此事攸關的不只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政治理念能否延續,也是中共政權能否存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