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2 月 14 日的情人節成為了全世界透過贈送巧克力、禮物來表達愛意的節日,不過就在一片甜蜜的氣氛當中,氣候變遷帶來「巧克力危機」正悄悄地接近。
根據雲端採購管理平台 Coupa 的統計,今年情人節的巧克力銷售額成長了 512%。與此同時,巧克力的價格卻因為可可豆的原物料飆升而大幅成長,導致消費者與去年情人節相比,可能需要多支付約 10% 至 20% 的售價。
CNBC 引述 Retail Brew 數據指出,以消費者喜愛的Reese心型巧克力為例,與去年的 2.29 美元相比,今年的售價來到2.59美元,雖然乍看之下漲價並不多,其實漲幅已達到 13%,而常見的 Hershey’s Kisses 則從 4.89 美元漲至 5.49 美元,漲幅也差不多,大約落在 12%。
乍看之下或許會覺得消費者對巧克力的需求提升,實際上根據美國糖果協會(NRA)的最新數據,雖然相比 2024 年,消費者在巧克力上的支出上升了 1.5%,其銷售量卻下降了 3%,代表著消費者其實是花了更多的錢買了更少的產品,這連帶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並導致可可的研磨量也跟著下降。
JP 摩根的研究顯示,可可價格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佔全球 80% 可可豆產量的西非國家象牙海岸和迦納正身受極端氣候困擾,過多的雨量、異常的高溫讓可可收成劇減所致,價格也因此在去年 12 月 18 日達到歷史新高,一個「可可通膨」的時代正悄然來臨,最終原物料漲幅可能達到 163%。
不只如此,波士頓顧問公司 Inverto 也指出,咖啡豆、葵花油等重要民生產品也深受極端氣候的影響,其中葵花油因為保加利亞、烏克蘭等葵花子產地受到乾旱衝擊導致價格上漲 56%,其他如奶油、柳橙汁甚至是仰賴穀物的牛肉生產也如骨牌般受到牽連。
布里斯托大學食安專家 Pete Falloon 解釋,作物對極端氣候十分敏感,在氣候變遷導致氣候出現異常變化的情況下,全球農業勢必會受到衝擊,從而牽動整個供應鏈,並直接反映在食品的物價上。
波茲坦氣候衝擊研究院(PICIR)的 Max Kotz 則表示,從日本的稻米、中國的蔬菜到可可產地的西非國家,以及咖啡產地的巴西和越南,溫室氣體排放一日不減少至淨零,高溫、乾旱將會持續加劇,讓我們現在面臨的農業危機、食物物價問題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