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知悉內幕人士指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被川普政府摧毀後,美國舉世聞名的災難與危機協助計畫,災難協助反應團隊(DARTs)已無法部署。
據路透社報導,災難協助反應團隊成員受過專業訓練,特長為在災難發生後 24 至 48 小時內,挺入災區領導美國政府的人道救濟行動。近期最嚴重的災難,如造成超過 30 萬人喪命的 2010 年海地地震,引發福島核災的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與海嘯,還有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區中,都可見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的身影。
根據 7 名因害怕報復,以匿名為發言條件的國際開發總署現任職員,川普逕行凍結國際開發總署的資金後,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目前在阿富汗、加薩、蘇丹與烏克蘭的救濟行動,都已無法正常運作。部分災難協助反應團隊被命令返回華府,其他人則無法使用電子郵件,或者是其他電子系統。根據部分消息來源,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組成人數非固定,通常有 10 到超過 50 人。
其中一名國際開發總署職員嘆道:「我們幫助世界的工具被摧毀了。」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的海外團隊,在華府都有位於國際開發總署總部內的支援團隊,他們必須在總部內接收團隊回報的機密資訊。消息來源指出,由於國際開發總署職員遭下令禁止進入華府總部內,美國無法組織新的災難協助反應團隊來回應災難。
川普政府主張,計畫將國際開發總署併入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順道開除組織內絕大多數的職員。這意味著,在近期內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系統的未來渺茫。國務院,未立即回應評論的請求。前國際開發總署人道救濟局局長瑪希亞.黃(Marcia Wong)表示:「新制府正在肢解,美國政府旗下一個特殊的軟實力。」人道救濟局,主管的便是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系統。她解釋:「災難協助反應團隊,是美國救命與協助人們在危機後重整旗鼓,一個可見度高又有效的能力投射。」
消息來源稱,人道救濟局尚未得知,旗下的 1,300 名員工中,到底有多少人會遭開除。消息來源補充,國際開發總署職員上週收到的通知寫道,目前編制為 1 萬人的組織中,僅有 600 名關鍵員工能留下,對於哪種職位會留下則隻字未提。根據人道救濟局年度報告, 2023 年財政年得經費為 99 億美元。
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的座右銘是救命之際「分秒必爭」(minutes matters),加入災難協助反應團隊的國際開發總署職員,家中與辦公室中都有應急包(go-bags),在災難發生數小時內就能前往災區支援。如果機場遭天災摧毀,或者是商業航班時程不符需求,災難協助反應團隊便會透過軍機前往當地。過去十年間,加入超過十個災難協助反應團隊國際開發總署職員憶道:「為了將物資送抵偏遠社群,我曾在土耳其搭過直升機、在南蘇丹划過獨木舟、在尼泊爾騎過驢子和在衣索比亞騎過駱駝。」
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災難協助反應團隊與軍方相對應單位的情誼,是在災區與戰爭中形塑,也會協助聯邦政府其他單位,迅速部署至海外,這也包含將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救濟物資,安全且迅速地送到當地。美國核子管理委員會(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的官員,便加入災難協助反應團隊前往福島,協助日本處理核災。在 2014 年西非伊波拉病毒肆虐之際,聯邦政府公衛單位中的專家學者,隨同災難協助反應團隊挺入當地應付疫情。
過去十年間,曾與災難協助反應團隊合作的資深西方人道援助官員稱:「災難協助反應團隊在阿富汗、剛果與索馬利亞,犧牲自身安危來幫助他人,遏止疫情擴散與阻止饑荒發生。沒人知曉,下一個全球危機爆發時,誰能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