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產業在今年將迎來重大變革。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回歸白宮、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的新制度及全球趨勢,這些因素勢必將影響法規、供應鏈結構和技術發展。
法規變革與超視距飛行的普及
據無人機新聞網站 dronelife,去年 FAA 授權法案通過,專家預計無人機操作將朝向超視距飛行(BVLOS)發展,也就是容許操控員在視線以外操作無人機。
美國地理資訊系統供應商 Blue Marble Geographics 產品管理副總裁柯尼特(Sam Knight)表示,操作員不需依賴豁免即可實現超視距飛行,這也將為美國無人機產業帶來新一波變革。
超視距飛行很可能徹底改變無人機的應用,開啟自動駕駛和提升緊急救援的效能。
AI 與自動化系統導入無人機
專家預測,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發揮關鍵作用,AI 驅動的導航系統和即時數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美國航太公司 Censys Technologies 執行長佩羅特(Trevor Perrott)表示,隨著超視距飛行的擴展和數據收集量的增加,人工智慧對資產管理至關重要。透過即時數據處理,AI 可以將數據迅速轉化為可用的資料。
無人機搭配 AI 將對物流、作業檢查和公共安全產生正面影響,為企業主帶來更具成本效益的操作。
安全風險與尋求供應商
政治角力與全球局勢的變遷攸關無人機供應鏈的結構,尤其歐美政府開始對中國製的無人機和零件組發出禁令,預計將對產業產生龐大影響。
美國航太公司 Ascent AeroSystems 執行長福克斯(Peter Fuchs)也提到,今年對無人機產業將是充滿動盪的一年,歐美國家的「中國禁令」不僅限於中國大疆(DJI)所製造的產品。由於政治因素和國安問題,即便是基本元件的取得,也可能對歐美的無人機製造商產生衝擊。此外,世界各國逐步發展及採用無人機系統,美國國防部不得不重新調整其無人機戰略。
隨著無人機技術朝向符合《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要求及美國製造的方向發展,市場趨勢將促使更多資金流向符合標準的無人機技術和研發平台。
無人機管理、操作框架及全球空域整合
空中運輸和商業無人機操作的擴展將助力無人機交通管理(Unmanned Traffic Management,UTM)實現無人機與共享空域的無縫整合。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於 2022 年 11 月發布「無人機戰略2.0」(Drone Strategy 2.0),以無人機操作與安全為框架,為歐洲市場奠定發展願景。歐盟除以無人機交通監管系統(U-Space)進行政策推動外,更提出「創新空中移動」(Innovative Air Mobility, IAM)與「創新空中服務」(Innovative Aerial Services, IAS)等新概念。
這些框架將為高效且安全的無人機操作設定標準,並影響全球的監管制度。
無人機對於氣候變遷與減碳願景
無人機的環境應用不斷擴大,特別是在監測碳排和支持永續發展的方案上。
韓國無人機技術供應商 Hojung Solutions 副總裁 Sukhee Cho 認為,全球政府與企業正致力於實現淨零碳排放。無人機技術有能力提供精確、即時的數據資料和環境監測,製造商將專注於該領域的研發。
實現無人機自主飛行
去年航空總署新授權法案的通過,助力超視距飛行的普及,並加速無人機的自主操作。避障技術和 AI 驅動的導航系統將使無人機在物流、精準農業、工業檢查和公共安全領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無人機助力數據安全與繪圖
為應對網絡威脅、法規變更及維護客戶信任等挑戰,產業將更加重視數據安全。隨著公家機關和企業日益依賴無人機收集環境數據,企業必須確保數據的機密和完整。
無人機監管制度的走向
無人機應用日益普及。然而,大眾觀感將是影響技術發展和監管走向的關鍵。此外,部分民眾對於無人機使用有所誤解,甚至懼怕其大規模發展將帶給人類威脅。因此,清晰且有效地展示無人機的功能與安全才能促進民眾逐步接受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