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全世界最普遍、最受歡迎的酒精飲料之一,然而,釀造啤酒的過程中其實會產生堆積如山的「廢料穀物」。科學家分析了這些廢棄穀物的特性後,成功找到了他們的第二春,除了可以製成植物奶外,還可發展成人造皮革。
據 BBC 報導,每公升的啤酒會產生 200 克的廢料麥。依據啤酒產量,每年就會產生約 3,700 萬公噸的廢料穀物,其中70%會被作為畜牧飼料、10% 用於沼氣發電,而剩下的20%則因為被送進掩埋場,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甲烷,成了潛在的氣候變遷變數。部分公司開始著手研究,有沒有辦法善加利用,創造新的價值。
瑞士新創公司Upgrain在2024年啟動一個計畫,試圖將這些廢料加工為纖維和蛋白質,不只成功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洲食品安全局(ESFA)人體食用標準,也已開始在釀酒廠建造處理設施。瑞士第二大的啤酒廠 Brauerei Locher 及其他業者都已經加入。
除了 Upgrain 以外,丹麥的 Agrain 和愛爾蘭的 BiaSol 公司都早已開始將廢料穀物中獲得的蛋白質、纖維萃取物售予食品業者,並將其添加在烘焙產品及各式各樣的食品中。像是新加坡商 Prefer 將其加在自家的咖啡中,瑞士超級市場米格羅(Migros)則把萃取物做成植物肉。
比利時啤酒生產商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則發展了啤酒以外的飲料生意,將自家釀酒產生的廢料穀物製成純素大麥奶。芝加哥飲料商 Molson Coors 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以此推出新的「金翅膀」系列產品(Golden Wing),並將其宣傳為具有更綿密、豐富的滋味,且比一般燕麥奶減糖達 25%。
既然這些穀物可以萃取出蛋白質,那除了食用用途外,其他可以用到蛋白質的地方能否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倫敦的阿爾達生物材料公司(Arda Biomaterials)曾試圖將廢料穀物開發為皮革的替代品,不過只得到了類似英式薄餅般的產物。在經歷了多次實驗後,成功透過超分子化學法,從啤酒糟中提煉出了多種蛋白質,並模擬為一般動物蛋白的性質,製成了堅固且柔軟的替代品,其顏色甚至可以反映出啤酒糟來源的特性。黑啤酒的產物是自然的黑色材質,IPA 和拉格則呈現棕色。
公司負責人柯頓(Brett Cotten)指出,現階段許多皮革的替代品其實並不像他們所聲稱的那般環保,而若真的足夠環保,其強度也難以媲美真正的動物皮革,這代表這種新產品很有著巨大的潛力。
現階段這種製程雖然還停留在實驗室製造階段,試驗性的大規模生產設施會於今年在倫敦啟用,屆時一年將可以生產約 1,500 平方公尺的皮革。若能與海尼根等大型釀酒廠合作並確保來源,年產 500 萬至 1,000 萬可能都不是問題,並可大規模運用於時尚及汽車產業。科頓更大膽預估,只要 10% 的廢料穀物能投入製造,將足以滿足全球對皮革的需求。
只是,縱使前景看好、潛力巨大,現階段各類處理廢料穀物的方式,都涉及使用高溫、高壓在離心機內旋轉穀物的機械方式,或是強酸、強鹼的化學做法。不只高耗能,也可能有環境問題的疑慮。除此之外,這些穀物必須要先烘乾才能處理,也有耗時、耗能的問題,未來科學家可能需要開發出使用細菌、蕈類酵素等更便宜、成熟的做法來提煉出蛋白質。
另一方面,義大利佩魯賈大學的生物科技副教授 Assunta Marrocchi 亦強調,現階段大部分的公司都將重心放在蛋白質上,而忽略這些穀物還有木質素、纖維素等成分,這些處理起來都更為不耗能,同時也有很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