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 3 日,台灣北部海底電纜疑遭一艘具有中國背景的喀麥隆籍船隻破壞,為杜絕這類影子艦隊(shadow fleet) 胡作非為,台灣已將 52 艘由中國持有、使用方便旗(flags of convenience)的船隻列入黑名單,加強打擊不法。
方便旗(或權宜船旗)指的是一種將船隻登記在標準較低國家的商業行徑,以降低成本、規避法規。隨著這種冠上「假身分」的老舊船隻在海上橫行活動日益猖獗,沿海國的海事安全及國家安全威脅日增。
金融時報披露,台灣這份黑名單特別鎖定了船籍為喀麥隆、坦尚尼亞、蒙古、多哥、獅子山等國,但實際上船東、船公司是在中國、香港、澳門註冊的商船。一名海巡官員透露,海纜遭斷事件提醒了政府,這類船隻構成的危險已不容忽視。
鑒於中共軍演時常納入商用船隻,台灣官方憂心,有中國背景的「外籍」船隻恐掛羊頭賣狗肉,藉此保護色行「灰色地帶作戰」之實。
據亞太地區港口管制聯盟「東京備忘錄」(Tokyo MOU),前述五國船籍的船隻往往是文件造假、違反海事安全、勞權不彰、規避制裁的屢犯者。官員透露,台灣雖因北京力阻而無法加入東京備忘錄,卻仍能透過「特殊管道」收到該組織列出的「問題船」清單。接著抽絲剝繭,將背後有中國勢力的挑出,因而鎖定了 52 艘。
這 52 艘方便旗船中,有 15 艘過去一年來曾在台灣海域「遊蕩」逾 15 天,是以被官方認定為「重點掃蕩對象」。其中,1 艘是疑為切斷海纜元凶的「高威脅」船,4 艘是「中威脅」船,10 艘則列入「部分威脅」。
台灣國安官員表示,過去兩年來,在區域水域行駛的「影子艦隊」船隻有激增之勢。海巡單位透露,這些船隻多是運輸冷凍食品或各式小型貨物,再透過較小接駁船運送商品。這般作業模式可大大降低成本,減少維修需求及入港必要。
自台灣海巡單位採取這新的管制手段後,1 月 23 日即首度針對一艘註冊香港公司、掛蒙古籍船隻登船巡檢。這艘被貼上「中威脅」標籤的「Bao Shun(音譯寶順號)」,船齡 20 年,在台灣近海已「晃蕩」兩個月。海巡人員雖未查出非法文件、禁運物或破壞海纜的器材,仍要求該船立刻駛離台灣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