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日前應邀為日本《東洋經濟》Online撰稿,向日本讀者解讀台灣情勢,於今日(9日)刊出 (原文免費看 2 天)。網友張進逸先生翻譯成中文,與台灣讀者分享:
不過首先來看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最新PO文:
標題是: 欣見台灣避開一場荒謬絕倫的大罷免鬧劇
游盈隆在PO文指出,對近期鬧得滿城風雨的「大罷免」行動倡議,民進黨主席賴清德1月8日在中常會,當著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面前,含蓄地說【理解近期柯總召與黨團成員感受,但憲法賦予憲政機關各種救濟權利尚可資運用,對於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行動,民進黨皆予以尊重】。
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8日中午先接受媒體專訪,更明確表示【民進黨不會推動大罷免】,他說: 「若推動罷免全面對抗,我們行政院怎麼辦?接下來的執政怎麼辦?」
這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民進黨內理性的力量在最後關頭佔了上風,躁進的盲動主義力量暫時偃旗息鼓,從而也避開了一場慘不忍睹的政黨惡鬥與危機。
賴總統兼黨主席做了 一個非常明智且正確的決定,否則當全國皆陷入罷免狂潮時,最後的輸家一定是執政的民進黨。
事實上,賴總統才剛上台七個多月,政局混亂,國事如蔴,人民正企盼新政府有新作為時,有什麼理由要走上那荒謬絕倫的政黨相互毀滅戰場?
小笠原教授的文章,標題為: 【2025年台灣情勢的展望】,他從台灣內政、兩岸關係以及川普2.0三個面向,來展望2025年的台灣情勢。
小笠原指出: 去年(2024年) 1月率先登場的「世界大選年」首戰便是台灣總統大選,由執政黨民進黨的賴清德勝選,至今剛滿一年。儘管民進黨政府進入第三任期,但在立法院內,執政黨席次無法過半,呈現行政與立法間的分立情勢。朝野對立日趨激化,民意支持度也大致呈現五五波,使政局陷入膠著狀態。
另一方面,中國對台施壓的態勢雖然升溫,卻也還未到隨時可能爆發「台灣有事」的地步。對中國而言,台灣內部陷入紛擾,有利於順利推展滲透工作。習近平領導層預計會先觀望美國川普政府的動向,同時在外交舞台上對美國加以牽制,暗中維持步步進逼台灣的既定做法。
賴清德政府一方面緊盯美中兩國的動態,另一方面也必須應對在野黨在內政上的攻勢。2025年,焦點將會是台灣內部的主導權之爭。誰能掌握主導權,便能在2026年的地方選舉取得優勢,進而提升2028年總統大選的勝算。可想而知,台灣的政局恐將持續面臨更為嚴重的朝野對立。
台灣內政的概況
賴清德政府於去年5月正式走馬上任,至今已將近8個月。與韓國不同的是,台灣的行政院長是由總統任命,不需經過國會同意;行政院依舊由民進黨單獨組閣及施政。然而,在立法院方面,在野黨國民黨已展開攻勢,成功掌握主導權。原本不少人關注獲得8席、握有關鍵少數的民眾黨動向,但該黨最後選擇與國民黨合作,在重大表決時與國民黨立場一致。這讓在野陣營合計握有62席,超過執政黨的51席。
在野黨提出的法案即使遭到行政院反對,仍陸續三讀通過。近期,關於將中央財源大幅分配給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也順利過關,行政院在編列預算方面因而面臨更大難題。此外,司法院大法官的人事任命也全數被立法院否決。
儘管賴清德面對嚴峻的政局壓力,但情況尚未糟到完全無法施政。他所起用在政治場域上相當能抗壓的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發揮預期成效,在經濟政策等日常行政領域,整體運作仍算穩定。賴清德本身在黨內的基礎穩固,在國營事業高層等政府人事安排上,也維持相當強勢的態度。
民調顯示,政府支持度保持穩定。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12月的民調,賴總統支持度為53.4%,不支持度為39.2%。
在台灣,總統支持度往往於上任半年後即面臨下滑,但如今的趨勢並不算壞。考量到賴清德在選舉中的得票率約為40%,此支持度甚至可說可圈可點。原因在於,民進黨支持者以及部分中間選民對立法院由在野黨主導抱持著危機意識,進而集結支持執政黨陣營。
然而,從台灣民意基金會12月所調查的政黨支持度來看,民進黨為35.8%,國民黨22.3%,民眾黨11.9%。雖然執政黨確實領先,但稱不上壓倒性的優勢。在野兩黨相加支持度34.2%,與執政黨之差僅在伯仲之間。在立法院衝突法案上,民意也幾乎勢均力敵。朝野雙方都宣稱「民意站在自己這邊」。
台灣民眾黨的動向
1月1日,柯文哲辭去黨主席一職,改由立法委員黃國昌(黨團總召)擔任代理主席。儘管柯文哲是民眾黨的「創辦人」具有極高象徵性意義,但該黨既定的藍白合路線預料不會有太大改變。民眾黨在過去一年內的支持度幾乎減半,如今所剩的多是忠誠度極高的基本盤,支持度應該已經觸底,未來很可能會持續維持在10%左右的水準。
再過3年的2028年總統大選,預料將會是一場由尋求連任的賴清德,與在野黨共推的單一候選人一對一的對決,而民眾黨應會選擇支持國民黨所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對國民黨而言,這「10%」的政黨支持度意義重大,因此也會在側面給予支援,避免民眾黨崩盤。
川普政府2.0
在此,很大的變數為川普政府。拜登政府的對中嚇阻政策和強化美台關係已產生一定成效,使得中國促統動作停留在口號層面,實質上並未取得進展。這種態勢會如何演變,中國必定會極其謹慎來觀察美國新政府的動向。對日本而言這也是重大關切事項。
對中國來說,雖然賴清德去年當選令其極為不悅,但其後台灣政局的發展並非全然不利。中國可能期待在2028年讓民進黨下台。相較於動用武力,拉攏台灣內部的人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在實現政黨輪替後再推進統一會更有成效。如果習近平進入第四任期,反而會比川普更為長久,使得中國無需操之過急。2025年仍會是軍事威嚇和拉攏台灣的「北風與太陽」策略,配合檯面下的滲透工作。
在台灣也存在對川普2.0的擔憂。賴政府已搶先因應。去年年底,《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政府計劃向美國採購價值150億美元的大規模軍備。對此,已確定將被提名為美國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在「X」平台上發表了肯定的評論。柯伯吉一直大聲疾呼台灣的自我防衛努力還不夠。即使這無法化解川普政府可能施加的國防預算增額壓力,但在被要求之前先表態總歸不是壞事。
就賴政府而言,如果國民黨阻擋提升國防預算,可能會希望引導川普政府的壓力轉向國民黨。對國民黨來說,則是希望避免被川普政府貼上「反美」標籤。這場攻防也值得關注。
【2025年台灣情勢的展望】完整中文文章請見: 小笠原臉書
(小笠原為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