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會於 12 月 20 日三讀通過《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與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三大朝野爭議修正案,台灣永社和公督盟今日(12/30)召開記者會表示,這三法的立法程序完全悖離公開透明與討論原則,失其程序合憲性,不應生效,並呼籲,導正違憲惡法、守護民主體制。
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表示, 最近以多數暴力且未經討論通過的財劃、憲訴、選罷法,理論上已經違憲且應屬無效。對於違憲的法律,行政院長基於守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義務,有權不副署。如果藍白對於行政院長的決定無法認同,則應該基於憲法增修條文賦予的權力,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使行政院長下台並觸發國會改選,讓人民出手化解憲政僵局。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法系教授許惠峰表示,從實質層面來看,新罷免法以附身分證為罷免聯署條件,侵害人民罷免權;憲訴法,過度提高開會與決定門檻,癱瘓憲法法庭;財劃法假借中央地方預算平均,危機中央預算的國防預算。這三法應該不副署,藍白認同不副署行為,應該去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或是提不信任案,甚至執政黨也可以提,以期待改變國會架構。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提到,對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藍白無視財政紀律,讓原本的地方分配款從三千多億暴增到八千億,卻完全沒有明確規劃該如何運用。更誇張的是,部分地方政府明年的預算已在地方議會通過,如今中央突然要增加補助,連要怎麼執行都沒有頭緒。除此之外,《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修法是否在下一屆選舉才採用新規?《財政收支劃分法》是否馬上就適用於明年度預算?這些執行面問題都被刻意忽略,讓人認為藍白修法意圖癱瘓中央財政、司法、選舉、罷免的運作,是一種不考慮是否能再度執政的「不執政的對抗」,目的是癱瘓國家運作。因此,現在是民主憲政非常關鍵的時刻,民眾如果對這次修法感到不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求政府盡速行使權力阻擋違憲惡法。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表示,台灣正面臨一場嚴峻的民主危機。紅藍白三方結合,以「利用民主、反民主」的手段,推動多項攸關國家未來的重大法案,卻不經過對話、違反正當程序。立法院的作為嚴重破壞民主憲政中最關鍵的權力制衡機制,甚至有可能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抗中關鍵角色備受質疑,甚至有可能對台灣的國際支持造成危害。
東吳、靜宜、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兼任講師王鼎棫最後指出,本次《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修法若實施,會對我國的行政、財政、選舉制度造成巨大衝擊。更關鍵的是《憲法訴訟法》透過提高憲法法庭大法官審查違憲的門檻,造成憲法法庭的癱瘓。例如,大法官召開憲法法庭會議,現在需要 10 個大法官以上才能開庭,且要 9 人同意才能宣告違憲。即使大法官為滿額 15 人,如果有數位大法官迴避,就很可能使人數無法達到開庭門檻,人民的憲法救濟權就此落空,且如今憲法法庭只剩 8 人。其他國家(如德國)都有相應的代理機制,避免憲法法院因人數不足而停擺,但我國卻在藍白修法下走向極端。若這種修法趨勢持續下去,會讓人聯想國際上少數民主「逆轉」的案例,例如波蘭曾透過不斷調高憲法法院表決門檻,最終重創司法,導致整體的民主倒退。台灣絕不能重蹈覆轍。因而,社會各界應該大力聲援大法官依法宣告違憲,或至少做出「暫時凍結」等緊急處置,不可放任憲法法庭被藍白勢力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