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言慎行,否則飯碗不保。中國經濟欲振乏力,中國證券業協會(中證協)近日發布了新指引,叮囑各證券機構加強經濟學家(財經分析師)自律管理,若言行引發不良影響,請捲舖蓋走人。
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行業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自律管理的通知》,首席經濟學家若因個人不當言行引發聲譽風險事件,或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公司應「從重處理直至解聘」。
該通知要求業者事先審核旗下分析師的對外言論。未經批准,首席經濟學家不得私自參加各類會議、活動,擅自對外發表評論。須正確把握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增強投資者信心。
根據日經亞洲,為了提振信心、肅清悲觀言論,北京當局祭出禁口令,這新政令就是最新的掐滅手段。一名銀行分析師,近月接到了內部警告,原因與他公開評論中國經濟有關。付鵬、高善文等證券業分析師,也是因在內部講座中針砭經濟時政,不見容於當局,導致社群媒體遭封。
有志之士憂,審查之舉只會令民眾對委靡經濟更失望,增加政策失當風險。
哈佛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前瑞銀集團分析師George Magnus表示,中國政府本就對經濟議題的評論至為敏感,但此份通知加大打壓力道,連公開討論都不允。「這或許是為了確保中國對外只有一種聲音,那就是政府的聲音。但沒了討論,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猶如1990年代陷入成長停滯期的日本。2023年,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率5.2%,是1990年以來,除了COVID-19肆虐那兩年以外,最差的表現。
去年底,中國財經網紅就因「唱衰中國經濟」,一個個遭到靜音。上個月,中國一周發生兩起重大傷人案,學者的誅心之言,也立刻被抹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