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於11日,壓倒性地通過決議,要求巴勒斯坦武裝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立即、無條件且永久停火,同時立刻釋放所有人質。
據路透社報導,此次停火決議在有193位成員國的聯合國中,有158個投下同意票,相對於2023年10月決議中呼籲的立即人道停火,或2023年12月要求的立即人道停火,此次決議使用的語言更加迫切。聯合國大會決議並無約束力,不過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它反映了全球社群對加薩內衝突的看法。美國、以色列、阿根廷、捷克、匈牙利、巴拉圭、巴布亞紐幾內亞、諾魯與東加王國等9國投反對票,另外還有13個國家棄權。
聯合國大會也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表達支持,以159票贊成譴責以色列於2025年1月底生效,禁止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在以色列境內運作的法律。聯合國大會要求以色列尊重聯合國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的授權,讓它得以在不受干擾與限制的情況下執行任務。美國、以色列、阿根廷、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巴拉圭、巴布亞紐幾內亞、諾魯與東加王國等9國投反對票,還有11個國家棄權。
反應
美國駐聯合國副大使伍德(Robert Wood)告訴聯合國大會:「我們要給世界的訊息,是這一些決議很重要,雖然兩個決議都有嚴重的問題。其中一個獎勵哈瑪斯,而且淡化了人質的重要性,另一個則是沒有提供增加巴勒斯坦平民,取得更多人道救濟的途徑,卻貶低了以色列。」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諾(Danny Danon)於上週控訴聯合國,「執意要將以色列塑造為壞人」。巴勒斯坦駐聯合國大使曼蘇爾(Riyad Mansour),則將加薩形容為「人類家族痛苦的開放傷口」。
以色列指控19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的職員,參與了在以色列封鎖加薩十數年後,哈瑪斯於2023年10月7日,突破以色列防線攻入南部村落的攻勢。對一地區或國家實施封鎖,等同宣戰。聯合國在進行調查後,發現其中9人有可能參與此攻勢,也立即將他們開除,不過其餘10人,其中一位毫無證據,另外9人罪證不足,這19人在開始調查後有2人結果公開前已身亡。之後一位在黎巴嫩的哈瑪斯指揮官,被發現有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的職位。
達諾在11日投票前告訴聯合國大會::「對這一些決議投的贊成票,不是保護人權價值,而是保護已經成為恐怖份子避風港組織。」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成立之初,是因應以色列種族淨化巴勒斯坦導致的災難日(Nakba),以色列稱此為獨立戰爭,造成超過70萬名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後,為了幫助與救濟他們所設立。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對逃離至加薩、遭以色列非法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敘利亞、黎巴嫩與約旦已達數百萬人的難民與難民後裔,提供援助、醫療與教育服務。
聯合國不斷地強調,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的重要性使其無法被取代。加薩人口中有70%,是災難日逃離至當地的巴勒斯坦難民後裔。斯洛維尼亞駐聯合國大使茲波加(Samuel Zbogar)告訴聯合國大會:「加薩已經不復存在,它已經被摧毀了。巴勒斯坦人正在面臨飢餓、絕望與死亡。已經沒有任何理由持續戰爭,我們需要立即停火,需要立即帶人質回家。」
最新一輪的以巴衝突,在以色列圍城哈瑪斯十數年後,哈瑪斯於2023年10月7日突破以色列包圍攻入以色列南方市鎮開打。據以色列統計,哈瑪斯殺死軍民1,200人擄250人回加薩。以色列對加薩的攻勢造成超過44,800人死亡,加薩內建築物過半受損或摧毀,以色列對當地人道物資輸送的鉗制,在當地造成人道災難。南非在聯合國最高法律機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National Court),向以色列提出種族大屠殺的指控,以色列則反駁此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