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國學生訪台,結果引發軒然大波,過程中,最該受到譴責的是馬英九基金會,加上馬英九基金會幾乎快變成深藍團體,恐怕連國民黨自己都會感到困擾,擔心會嚇跑淺藍支持者和年輕選民。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兩岸學生相互參訪,促進交流,本來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若無法控制好團員的言行舉止,出了事情又提油救火,只會激起台灣社會對陸生團和馬英九的厭惡,現在正是處於這樣的一個情況。
馬英九基金會這次邀請中國桌球名將馬龍等人來台參訪,但如同帶領旅行團一樣,當地導遊本來就有義務提醒本地文化風俗習慣,包括應該要避開一些敏感性的政治話題與用語,這是馬英九基金會必須承擔的責任。
但人們發言難免會疏忽,更何況是一名學生。這次參訪過程中,其中一位團員在回應問題時提到,我們訪團向「中國台北隊」獲得世界冠軍表示祝賀,希望大陸和台灣同胞可以像中信兄弟Brother一樣,一起為「祖國」在棒球領域更上一層樓努力。
由於國人習慣稱呼的「中華台北」、「台灣隊」被矮化為「中國台北隊」,當然會造成反感,為了避免其他團員有樣學樣,或是不滿陸生訪團的事態擴大,陸委會當然要立刻提出警告。
其實,陸生在中國受教育就一直被洗腦,來台一時說錯話,只要公開說明解釋,多數人也不會多加責難,但面對來訪團員講話不得體,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卻辯解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我們就分成中國大陸,你也可以講中國台灣」。
這段提油救火的「中國台灣」言論,才是真正激怒台灣社會的原因。雖然,馬英九基金會後來改口,但為時已晚,畢竟諸如此類混淆國家認同的發言,絕對不被台灣主流民意所接受,也讓陸生團背負更大的惡名,結果是後來所到之處,都引發抗爭與反彈。
國民黨這幾年來一直想要淡化統派色彩,不過,馬英九基金會的談話幾乎快成為大統派代表,成為鐵桿深藍,只會嚇跑中間和淡藍的選民,尤其是陸生團此番踏入台灣校園遭到抗議,並且已將年輕選票推離國民黨愈來愈遠,而國民黨要如何拿捏與馬英九本人、馬英九基金會的關係,是切割、保持距離或擁抱,儼然成為眼前最嚴肅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