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大衛梅爾(David Mayer)這個名字在社群上被廣泛討論,但就是沒出現在ChatGPT中,AI聊天機器人似乎對他不感興趣。
根據英國衛報,許多使用者花了數天時間嘗試,皆未能成功讓ChatGPT透露梅爾的相關消息。過程中,這個聊天機器人始終拒絕配合,回覆內容從「似乎出了些問題」到「我無法提供相關回應」,甚至一度停留在「大衛」這個名字上,無法提供細節。
ChatGPT這次跳針的行為,引發了網絡上的諸多猜測。有人認為,是梅爾要求將自己的名字從ChatGPT的數據庫中移除。
ChatGPT的開發者OpenAI對此做出了澄清,表示梅爾事件是由於系統故障所致。OpenAI表示:「數據資料錯誤標記這個名字,並阻止它出現在回應中。這本不應該發生,我們正在進行修復。」
許多人猜測這此事件所指之人就是一名英國冒險家大衛梅爾。然而,他否認這件事與他有關,他更提及,這或許是陰謀論。梅爾強調:「我從未與ChatGPT有過任何接觸,更別提我要求他們移除我的資料了。」
除了這位英國的梅爾之外,也有網友懷疑,這起故障會不會是和美國一名已故學者大衛梅爾教授有關。這位學者曾因名字與車臣武裝分子查塔耶夫(Akhmed Chatayev)的化名相符而被列入美國安全審查清單。
然而,許多人並不認為這是一起單純的意外。OpenAI的隱私政策明確指出,用戶可以透過其產品刪除個人訊息,這被稱為「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然而,OpenAI拒絕對這起故障是否與「被遺忘權」有關發表評論。
雖然OpenAI已修復「大衛梅爾」的故障,還是有少數使用者反應,ChatGPT偶爾仍會出現類似「查無此人」的回應。
英國律師事務所安勝恪道(Addleshaw Goddard)的數據保護專家布朗(Helena Brown)指出,被遺忘權的申請適用於使用AI工具的任何人或組織。但要完全移除特定人士的信息,對於AI工具來說可能有困難。
生成式AI涉及大量且複雜的數據資料,要刪除個人的所有信息,並不只是刪除他們的名字而已。資料的搜尋來源可能是網路,以實務面來說,要在AI的資料庫裡完全刪除一個人的「存在」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