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議會是地方民意的傳聲筒,理事長曾建元今天(12/5)表示,這次2024年的第5次全國議會透明度調查當中,許多議會都有顯著進步,並肯定內政部和各地方議會的努力,但相關規範仍有許多流於表面形式,對地方公共事務感到興趣的民眾,仍難以去檢索地方議會議事資料,強調民主政治必須在地向下扎根。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觀察,在內政部修正內規之後,全台22縣市議會有將近1/3以上的地方議會透明程度有顯著進步,使陽光開始照入地方議會,促使打混摸魚的地方議員不敢怠慢,但這僅僅是透明的第一步,對於一般公民而言,仍難以去檢索地方議會議事資料。這次調查結果,僅有台北市、台南市議會透明表現較佳,值得嘉許的是,台北市議會、台南市議會清楚詳列開會議程,讓民眾方便上網檢索議員問政表現,這都值得其他縣市地方議會效法。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本次全國議會透明度調查共有28項指標,針對議事資料的完整性、即時性,以及地方議會即時轉播和民眾、記者進入議會採訪等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調查,並非常感謝各地方議會、地方監督議會團體協助,和公督盟三方協力得出嚴謹的調查結果。其中有一些地方議會透明度完全不及格,包含:苗栗縣議會、金門縣議會、澎湖縣議會,主因仍在於委員會無即時轉播、不開放民眾旁聽、拍照、錄影、直播,以及委員會無逐字稿等。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長期投入國會監督有所成效,希望將推動國會透明化的寶貴經驗推廣至地方議會透明化,並於2017年與各縣市監督議會的公民團體成立全國議會監督聯盟(全督盟),致力推動地方議會進步,歷經2013、2016、2018、2020年共四次的全國議會透明度調查,促成內政部修正《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25條,要求各地方議會朝向議事資訊公開透明。
公督盟理事長曾建元認為,過去,地方議會最令人詬病的不外乎,效能不彰、地方派系把持、政商關係盤根錯節,也因此,全督盟希望透過持續公開議會透明度調查結果,遏止議會黑箱、打破資訊不對稱,讓民眾得以運用公開議事資料監督議會,了解各自選區議員的問政表現和市政運作情況等。
全督盟提出五大議事透明精進要求,期望打破地方議會黑箱的政治陋習,同時更期許各地方議會落實公開透明原則,讓國人重新信任地方政治。第一、要求議會議事轉播別做一半,委員會(審查會)更即時轉播;第二、要求會議議程詳盡列出開會主題,不應敷衍社會大眾;第三、要求會議記錄詳實登載出席議員姓名,不要包庇偷懶議員;第四、要求會議逐字稿應於兩個月內進行公開!一言一行向民眾負責;第五、要求各地方議會建置開放資料服務平台,跟上國際透明趨勢。
最後,全督盟要求各地方議會,除了基本的議事資料透明與會議即時轉播,更要跟上開放政府的國際趨勢,效法立法院建置開放資料服務平台,提供開源格式,讓有志於關心議會的公民夥伴能利用開源技術(open source),導入AI科技,讓複雜的議事資料能夠輕鬆化為清楚的資訊,降低民眾議事資料查找的門檻,有望進一步落實「參與式民主」精神。截至目前為止,全台22縣市議會都還尚未有此種串接服務平台,但在這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若公部門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開放民間的工程師協力,相信在公私協力之下,將更有效發揮議事資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