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搭載AI技術的無人機,從一輛白色轎車上方100公尺處鎖定目標,並俯衝進行攻擊。就在最後一刻,轎車成功躲避,無人機距離目標僅剩2公尺。目前,烏克蘭軍方已在戰場上大量運用無人機技術,並積極進行相關測試。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體積小且價格低廉的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成為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炮擊的重要武器。這些無人機用途廣泛,預計今年烏克蘭將量產200萬架。據內部人士透露,烏克蘭每天可見1,000架俄羅斯無人機入侵,使得前線區域,尤其是盧甘斯克州的謝韋爾斯克市,幾乎成為禁區。
烏克蘭防衛基金(Ukraine Defence Fund)負責人利斯科維奇(Andrey Liscovich)表示,現在的無人機可以攜帶更多彈藥,且飛行距離更遠。當第一視角無人機在2023年初投入戰場時,飛行距離大約只有10公里。如今,隨著通訊技術強化,這些無人機能夠在遠處與基地台通訊,30公里的飛行已經是稀鬆平常。
除了性能加強外,烏克蘭更增設大型轟炸無人機,可在俄羅斯的戰線上散布10公斤的地雷。烏方的第一視角無人機更是具備攔截功能,目前這些無人載具已經摧毀超過850架的俄羅斯偵察無人機。
近來,電子戰的干擾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戰場。一開始,干擾衛星的GPS信號使得武器無法精確命中目標,現在,這種干擾已擴展到操控人員與無人機之間的通信鏈路。德國軍火製造商Helsing的執行長謝爾夫(Gundbert Scherf)表示,信號干擾已在戰場上無處不在,迫使無人機製造商頻繁更新無線電和天線設備來應對。然而,這些先進的零部件難以獲取。如今,將AI技術應用於無人機中,有助於顯著減少信號干擾的影響。
美國無人機軟體開發公司Auterion執行長邁爾(Lorenz Meier)表示,他們研發的Skynode軟體已成功將無人機鎖定目標的距離提升至1公里。隨著無人機拍攝解析度的提高,未來會不斷擴大其鎖定範圍。有了AI的輔助,增加兩倍的鎖定距離將不再是問題,使得無人機可以擺脫信號干擾。此外,數據顯示這些AI無人機的命中率超過80%,遠高於人為操作的精準度。
德國Helsing公司正向烏克蘭出售4,000架 HF-1攻擊無人機,其酬載(payload)約 5 公斤左右,與俄羅斯的Lancet無人機相當,射程可達 100 公里,且價格更低。美國Auterion公司也計畫,在明年初於烏克蘭部署數萬架由其軟體所驅動的無人機,軟體內建晶片只需一台安卓手機的價格就可以買到。
許多德國和美國公司與烏克蘭廠商合作生產無人機。Auterion在烏克蘭的最大合作夥伴,每年可以生產 30 萬架無人機。儘管近期中國對美國無人機製造商的制裁影響到烏方的無人機供應鏈,不過,採用台灣製造商的零件是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此外,許多烏克蘭製造商也轉向使用自家或歐洲的零件。
邁爾表示,搭載AI技術的無人機將是未來趨勢。而第一視角無人機的設計簡單,讓烏克蘭軍方能使用現成的零件組裝,但矛盾的是,它們也容易被複製。而俄羅斯的無人機內建加密技術,能有效保護軟體不易被拷貝。
烏克蘭無人機軟體製造商The Fourth Law創辦人Azhnyuk表示,他們應用在無人機的「自主模組」每組售價約為1600至3200元台幣。他指出,一些歐美公司對功能類似的系統收費甚至高出兩倍。
資金是烏克蘭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雖然烏克蘭政府的採購量有所增加,但民間基金會提供了至少三分之一的軍用無人機經費。
目前,歐美和烏克蘭的公司正積極開發搭載AI技術的攻擊無人機,能自主尋找操作人員附近的潛在目標。顯然,使用AI無人機進行攻擊比隨意發射彈藥更具成本效益,也更符合人性。過程中,所有戰術決策仍由人類掌控,避免了科技凌駕人類控制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