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製造技術落後對手、錯失AI浪潮、股價重跌之際,執行長季辛格閃電退休並離開董事會。分析師認為,無論誰接手都將面臨艱難挑戰,儘管英特爾有它政治意義,但僅靠政府支持並無法解決問題。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2日宣布公司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退休並離開董事會,自1日生效。兩位高層辛斯納(David Zinsner)和霍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共同暫代執行長職務,董事會已成立委員會尋覓接替季辛格的最佳人選。
英特爾董事會獨立主席耶里(Frank Yeary)表示,公司將繼續針對優先處理事項採取緊急行動,簡化及強化產品組合,提升製造與代工能力,同時優化營運費用和資本。
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一度上漲逾5%,不過最終下跌0.5%、收在23.93美元。
道瓊旗下的「巴隆周刊」(Barron's)2日指出,新的管理團隊必須向投資人證明,公司有能力平衡短期和長期優先事項。英特爾未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愛德華瓊斯公司(Edward Jones)分析師普克(Logan Purk)在寫給客戶的一封信中指出,「儘管投資人可能認為這(英特爾執行長換人做)是一項正面的消息,我們所見到的持續證據表明,英特爾無法克服自行造成、或因其他原因產生的障礙。」
普克並寫到,新任執行長在能夠調整英特爾規模之前,可能會面臨一連串的問題。
中央社引述「巴隆周刊」指出,英特爾第一大問題是晶片製造技術領先地位在2018年左右被台積電超越。2021年,季辛格出任執行長,落後情況已經加劇。季辛格以重返領先地位、並為其他公司代工為主要目標,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項計劃並未取得太大進展」。
為了維持競爭力,英特爾甚至被迫轉向外部廠商,尋求與台積電合作生產部分商品。英特爾持續將希望寄託在預計於2025年中啟用的自有製造生產線,但結果尚不清楚。
之後不論誰接下英特爾執行長一職,都將面臨與季辛格同樣的挑戰。
「巴隆周刊」對於英特爾如何在削減開支的同時,追趕上台積電的技術打上問號。
投資人希望削減成本,季辛格之前已採取行動裁掉15%的人力和宣布停發股息。然而這些即時需求卻與公司長期發展相互違背,影響到對於研發和資本支出的重要投資。
美國政府近期補助款項
僅占英特爾不到兩個季度資本支出
美國政府最近依據「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敲定英特爾近80億美元(約新台幣2620億元)的補助,雖然有所助益但款項僅占公司不到兩個季度的資本支出。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可能還得面臨季辛格不願做出的選擇:出售公司部分業務。
可能分拆的選項包括旗下Mobileye公司(Mobileye Global Inc.)的自駕晶片業務和亞爾特拉公司(Altera Corp.)嵌入式晶片業務。另一個選擇是尋找買家收購整家公司,但買家不僅須具備雄厚財力,且這項交易涉及政治因素因此要達成極為困難。
最終,新任執行長將面臨艱難抉擇。對英特爾有利的是它在美國的地位,身為唯一可能追趕上台積電的美國晶片製造商,它是「晶片法」下最大受益者,獲得24%的撥款。英特爾背後有兩黨的政治意志,「但僅靠意志力並無法解決英特爾的問題」。
韓媒曾傳英特爾與三星結盟對抗台積電
業界:1加1恐難大於2
延伸閱讀: 季辛格無預警退休 國內專家:英特爾面臨多重課題 應效法台積電設共同執行長
今年10月韓國媒體報導,英特爾(Intel)接洽三星(Samsung),打算籌組晶圓代工聯盟共同對抗台積電。半導體產業專家表示,英特爾和三星技術皆落後台積電,也都面臨營運困境,雙方合作效益有限,對台積電威脅不大。
半導體業者分析,半導體製造業首重製程技術與良率,英特爾和三星合作,恐難發揮1加1大於2的效果。
中央社今年10月23日引述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是全球半導體廠的領先群,但台積電挾製程技術領先優勢,市占率節節攀升,據集邦科技調查,台積電今年第2季囊括全球62.3%的晶圓代工市占率。
當台積電大舉投資擴產之際,英特爾和三星卻紛紛放緩投資計畫,在一消一長情況下,英特爾和三星與台積電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台積電市占率甚至高出第2大廠三星達50.8個百分比,穩居龍頭地位。
劉佩真表示,英特爾不僅晶圓代工業務進展有限,市占率不到1%,中央處理器(CPU)市場遭到超微(AMD)瓜分,並面臨高通(Qualcomm)等安謀(Arm)平台崛起威脅,英特爾日前還與AMD共同成立x86生態系諮詢小組,捍衛x86市場版圖。
至於三星,劉佩真認為,三星是全球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和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龍頭,記憶體向來是三星營運的利基點,不過,隨著高頻寬記憶體(HBM)快速成長,SK海力士(Hynix)在HBM居領先地位,使得三星在記憶體面臨沉重壓力。
劉佩真表示,人工智慧(AI)等應用蓬勃發展,半導體先進製程市場前景看俏,英特爾和三星依然不願放棄,才會決定攜手次要對手,挑戰主要對手台積電。
劉佩真說,英特爾和三星製程技術皆落後台積電,雙方合作仍難以超越台積電,合作效益應該有限,對台積電威脅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