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之一,不少民眾便依賴鎮靜安眠藥來助眠,但醫師提醒,若有不依照處方頻次或數量、不透過處方箋取得藥物、非醫師目的用藥等3種情形,都有可能導致成癮。
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今(13)日在例行記者會,提醒使用安眠藥「五不四要」原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分享臨床案例,一名30歲男性每天靠吃一顆安眠藥幫助入睡,偶而會搭配酒精,睡前習慣在床上看小說,但隔天常常對看過的章節毫無印象,家人還說他服藥後,會煮東西吃零食,但他完全「斷片」沒有記憶。
另一名有失眠困擾的40歲女性,長期在診所拿安眠藥吃,後來發現白天吃藥可以放鬆,因此白天也開始用藥,一天吃到數十顆以上,吃到停不下來,才趕緊就醫。
張祐銘警告,安眠藥物會與酒精交互作用,兩者都具有中樞神經鎮靜作用,合併使用會讓嗜睡、記憶障礙等副作用產生加成效果;至於越吃越多顆,因為出現抗藥性,每次需要更多劑量才能入睡,結果導致睡太久,還可能有夢遊、失憶、半夜起來閒晃和吃東西等危險狀況。
張祜銘解釋,不依照醫師處方頻次或數量、不透過處方箋取得藥物、非醫師目的用藥,這是3大可能進展成藥物濫用的警訊。
因此食藥署建議民眾注意避免「五不」事項及遵守「四要」原則:
- 「五不」為「一、不自行購買鎮靜安眠藥」、「二、不擅自增量或停藥」、「三、不併用酒精性飲料」、「四、不開車或操作機具」、「五、不轉售或轉讓」。
- 「四要」為「一、用藥要遵照醫師處方」、「二、用藥要配白開水」、「三、用藥後要馬上就寢」、「四、要配合調整睡眠作息」,提醒民眾瞭解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之重要性,避免不當使用管制藥品情形與濫用危害發生。
食藥署表示,所有的安眠藥都是屬於處方藥,管制藥品與毒品是一體兩面,提醒有使用鎮靜安眠藥問題應諮詢醫師或藥師;平時宜培養正常生活作息,少用3C產品、適當運動,才能有良好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