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Trump)再掌白宮,對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投下陰霾,峰會11日火速通過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碳交易協議,各國欲在川普變數衝擊之前,加快氣候合作之努力。
金融時報、路透報導,碳交易機制之確立,有助為掙扎對抗氣候變遷的開發中國家提供金援,同時促使污染大國降低碳排放。COP29峰會接下來將面臨更多「艱難」的融資協商,大會甫開議即通過此一重要機制,實屬好兆頭。
歷經多年籌備,由聯合國主導的碳交易市場最快明年就能開始運作,國家與企業可出資推動減碳計畫,將購得的碳權(碳信用),用來抵換自身的排放量。例如,栽種可吸收二氧化碳的紅樹林;協助貧窮地區汰換傳統烹飪爐具,改成潔淨爐具等作為,都是可投資的項目。
根據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UN碳市場可望於2030之前,每年減碳50億公噸、籌得2,500億美元。不過,也有批評者指,氣候大會倉促通過碳市場標準,未加以適度檢視,恐有「後門協議」之嫌。
如此效率,在川普當選後不久便達成,耐人尋味。他曾揚言要再度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整頓拜登時期的減碳措施。
美國氣候特使波德斯達(John Podesta)坦言,川普上任後可會使氣候行動遭到擱置。「1月即將宣誓就職的這位美國總統,過往提及氣候變遷時,總是把『騙局』、『化石燃料』掛在嘴上。」然而,他深信,僅管逆風在前,美國不會再回到1950年代的能源系統,而將近3,700億美元規模的綠能補貼,也應能存續。畢竟,許多共和黨人,尤其是各大州長,都相當清楚,氣候行動對其所轄地區大有助益。
川普在競選之路上曾暗示,將大開油氣開採之門:「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退出巴黎協定意味,美國這全球最大的污染國,將放棄減碳目標。正當科學家警告,全球正邁往攝氏3度的「災難性」升溫之路,美國此時的倒行逆施,絕非好消息。
在新的全球碳市場架構下,聯合國可監管碳權交易活動,但政府間的交易協議,仍需進一步商議。至少,就算川普果真迫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美企仍能在UN體制下購買、出售碳信用,達成其氣候目標。